对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银币的广泛使用,大致是从明英宗正统时(1436--1449)田赋折收金花银开始,万历年间(1573--1620)实行一条变法,规定向政府交纳的田赋、徭役、土贡、杂役等按人丁土地的一定比例全部并入地亩,折银征收。 这一税制改革,是华夏历史上封建劳役经济转向货币经济的一大进步。但是后来由于社会危机的加深和货币使用普及受客观条件的约束,一条变法并未能全部贯彻执行。清初,对赋役规定银米兼收,后来除了部分清粮外,几乎全部征收银两和钱。17世纪后,清朝的征收赋役和发放薪饷一律用银。而且货币地租也有新发展。 我们知道,从产品地租到货币地租的转化,要以商业、城市工业、一般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有了比较显著的发展为前提。这种转化还以产品有一个市场价格,并或多或少接近自己的价值出售为前提。而且,没有社会劳动生产力的一定程度的发展,这种转化也是不能实现的。 以上货币地租的出现,充分反映了社会货币经济在过去的基础上已有所发展。此外,由于商品货币交换日趋频繁,民间为了交换方便,除了用银外,还在一些地方出现了用钱和纸币的现象。 交通方式滞后,对于运输金银的不便,以及近几年龙炎王朝盗贼四起。 这种种情况和历史原因下。 手里握着重金的晋州票号,应运而生。 但…… 这里有个但是。 因为这个世界,没有经历过其他朝代。龙炎王朝的体制问题,极大限制了票号的发展。藩王林立,缺乏了票号钱庄之间的信任。所以即使晋州领地内,已经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整个龙炎,依然扛着那古老的封建传承在爬行。 这样的情况就导致了。 不管票号如何发展,票号,只有兑换功能,不具备货币功能! 盈利方式不同,也是票号和银行最大的差别! 银行吸纳存款,发放贷款,利润来自利息差。 票号早期主要利润,还是来自于汇兑中的手续费和兑换中的差额。 从存款上来讲,票号账面上的资金来自于期汇和清政府的饷银,以及官员们的非法收入。 银行资金主要来自于民间闲散资金。对于存款,银行的控制力比票号强大得多。历史上票号的衰败,就是户部一纸政令开始的。当时决定饷银不走民间票号后,票号的现金流就断了。结果很多票号铤而走险,参与投机,最后完蛋。 从贷款上来讲,票号凭借信用放高利贷给钱庄救济,本质上属于短期拆借。银行走的是抵押贷款的路子。两者性质,规模,抗风险能力,完全不同。 从组织结构上来讲,票号规矩虽多,但依赖于封建体制,东家和大掌柜,基本是皇帝与丞相的关系,是朝廷。但本体,确实属于私营…… 银行是商业体制,依靠合同相互制衡,发展虽然慢,但更稳定,是企业。但本体,却是依赖国家政府,属于官营! 关于银行创建的计划书,是很长很长的一个卷宗。 刘铮倒也不急,等着几个人慢慢看。 雍王,魏王都好奇一起看着。 时间。 就这样一点一点过去。 越看。 这些人越吃惊。 尤其是晋王,一脸惊呆地抬头看着刘铮:“刘师的意思是……我们帮人保管钱财,还要给他们……利息?” 魏王和雍王,也是懵逼。 哪有这么玩的! 这岂不是要赔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