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便,人人都可是圣人,先生以为如何?” 这话一出,全场的人脸色大变。 人人都可成圣人? 这话说得太大逆不道了!自古以来,人们的观念都是圣人者,博施而能济众,成人而终成己! 这才是儒家的圣人! 刘铮这一句,人人都可成圣人,直接颠覆了他们对圣人的崇敬和信仰。 然而…… 刘铮最后却补了一句夫子曰,也就是说,夫子都曾经说过,只要自己想仁,仁便会来。这句话本身就很唯心,更符合刘铮这句话的意境,我认为自己是圣人,自己便是圣人。 有何不妥? 用夫子的话,怼你们这群夫子的弟子,立马就让他们哑口无言。 其实,王阳明的心学,本来就是得到孔门心传的,只是比程朱理学更先进,更符合这个年代罢了。 “放肆!” “汝也敢跟夫子比?” “你你你你,这是辱没宗庙!” “岂有此理!” 一群人气急败坏。 刘铮呵呵一笑:“理?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辩他吉凶灾祥?天地鬼神万物,离却我的灵明,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了。我的灵明离却天地鬼神万物,也没有我的灵明了。” “圣人之学,便是心学!” “圣学的目的,也是为了让人人复归灵明的本体!” “以此纯乎天理之心,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 “且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个孝的理?事君,不成去君上求个忠的理?交友治民,不成去友上、民上求个信与仁的理?都只在此心,心即理也!” “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若良知之发,更无私意障碍,即所谓‘充其恻隐之心,而仁不可胜用矣’!” “若圣人之道,假求经书,那此道,不要也罢!” 这番话一出,全场的人,都忍不住站了起来。 这些人的表情,各自不一。 这刘知州,竟然要来真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