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又岂会因为官场上的三言两语从而否定你整个人?”
叶秦的话如同山中清泉,带着一股冷冽清凉,不断洗涤着李白因为官场而蒙尘的心。
后世对李白的评价很高,他是个伟大的诗人,兴之所至,一气呵成,千古文章,诗对于他来说,不是学问琢磨,只是他宣泄情绪的工具罢了。
天赋卓绝气势恢宏而言之有物,想象奇丽而生动具体,谪仙人之称当之无愧。
他的诗词歌赋可以说是大唐里面璀璨的明珠,后半生的漂泊,用他的双脚和诗笔丰富了世间的山水。
泼墨挥毫当中,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全都一下子飞扬起来。诗人灵动飞扬,豪气纵横,像天上的云气;他神游八极,自由驰骋。
大唐少了李白,便少了一分气吞八方的豪气,长安的瑰丽繁华,也失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不羁。
叶秦有所感慨道:“也许官场并不适合你。”
如果是其他人说这样的话,李白一定会反驳,但偏偏说这话的人是叶秦,他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中。
这段被流放的时光,是李白最为黑暗的日子,可正因如此,成就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成为了群星璀璨的大唐里面,最耀眼的那一颗星。
李白所追求的功名不是仕途经济,而是一种被平等对待的国士身份,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纯粹关系,一份大才得显的不朽功业。
可是李白所处的时代,注定他要追求的“功名”是求不到的,他这一生壮志未酬,空有满腔报复热血,却是无用武之地。
回想起曾经致仕的意气风发,如今人世间已过半载,看透了官场的黑暗还有腐败,那颗热血心肠已经渐渐冷却,早已不复当初的心态。
“也许你说的是对的。”
李白幽幽叹了口气,“罢了,如今已经远离那糟心官场,还说这些干什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若是用你一生的快乐,换取仕途上的称心如意,那你愿意吗?”
李白毫不犹豫开口回答道:“我不愿意,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意思。”
他的回答在叶秦的意料当中。
正因为李白如此性格,就注定他在官场上走不远,但上天从来都是公平的,虽然关上了一扇门,却是为他打开了另外一扇窗户。
夜色深沉,不知不觉叶秦和李白已经谈论到了深夜,无可否认,李白这个人才华横溢,不仅仅是在诗词歌赋方面,其他地方也多有涉猎。
对于李白来说,叶秦的存在就像是一个谜团,两人抛开身份还有世俗,可以说是畅谈古今,从官场到诗词歌赋,从人生哲理到老庄之说。
让李白感到惊讶的是,他自问学富五车,才学见识已是惊世之才,否则的话,当初也不会让掌权人另眼相看。
可眼前这条青蛇给他的感觉更是深不可测,不管任何话题都能够侃侃而谈,对答如流,看似简朴的话语,往往充斥着另外一层深意,值得让人细细品味。
夜下谈心,望满天星斗,叹日月山河。
李白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的感觉,能够和人畅谈如此尽兴,就好比喝了一壶陈年老酒,可以说回味无穷,甚至冲淡了他被贬流放的阴霾。
飞来横祸让李白心情郁闷至今,如今和叶秦畅谈一番,心胸豁然开朗,竟然有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感觉。
“我自认为眼界开阔,如今却是远不及阁下啊,官场黑暗,看不见前路,可叹我一身抱负无法施展。”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你身处局中,才会被各种事情束缚,何妨不跳出局外呢。”
李白的神情若有所思,叶秦不过稍加点拨,他就能够融会贯通,可见其心性不凡。
岁月的气息再度波动起来,历史的长河荡漾出微弱涟漪,也到了叶秦该离开的时候,“李兄,你该走了。”
没有想到这次岁月片段的时间会是如此短暂。
李白微微叹了口气,他有种莫名的预感,也许今日一别,此生都不会再相见。
“山高路远,你我一别,恐怕是无缘再见了,今日能和阁下畅谈至此,乃是我三生有幸,也不算人世间白走这一遭了。”
李白从道观里缓缓走出,沿着青石板一路向下。
回首看去只见夜色苍凉,繁星璀璨,道观屹立在其中,好似九天之上的建筑,与银河相伴,是那样深不可测,望而生畏。
回到驿馆后,正好和来寻他的几个官差撞了个正着。
“太白先生你去哪里了,可把我们给急死了。”
原来是其中一人起夜上厕所,发现李白居然不在房中休息,这才把同伴喊醒出来寻找。
这几人是负责押送他至夜郎的官差,因为敬仰李白名号,所以不像押送寻常犯人那样,给他带上手铐脚镣之类的,可以说给了李白极大的自由。
但如果李白在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