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翁’。”
闻言,众人恍然,但不免更觉得奇怪。
“难不成这把剑最开始的主人是个老翁?”
“莫非他还是个撑船的?”
“这可少见啊,撑船老翁也有配剑?”
能够刻上这样一句话,不管撑船老翁是不是剑主,肯定和这把剑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此剑的原主人可以先放在旁边,关键是支遁从何获得这把跨越千年的古剑?
又因何而如此珍惜?
数不清的疑云环绕在宋教授等人的心底,但暂时没有线索,只能继续清理文物,希望能获取一些信息。
而随着宋安教授等人的日夜忙碌,这个消息也很快传遍了京都考古中心。
“听说没有,宋教授他们从东晋时期的遗迹当中,带回来了一把春秋战国的青铜古剑。”
“这把古剑还是支遁高僧所拥有,坐化圆寂的时候都放在身侧呢。”
“什么?!竟然还有这等奇事。”
“实在是太奇怪了,魏晋和春秋战国相差千年吧,这把剑从何而来?支遁大师又是怎么获得的。”
“宋教授他们正在忙着调查呢,也不知道最后会是什么个结果,不过这段历史里,显然很有挖掘的意义啊!”
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对此议论纷纷,一个是千年前的高僧,另外一个是比高僧时间还要久远的古剑。
按理来说,两者可以说是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去,偏偏就被宋教授他们给碰上了,而这埋藏千年的谜团,几乎让大家夜不能寐。
但两天时间过去后,依旧没有任何线索,按照支遁对此剑的珍视程度理应留下一些记载才是,但翻遍史书和文献,都没有记录支遁身边有这样的青铜古剑,这就让人匪夷所思了。
黑色的剑身就像是一个幽灵似的,纵观整个考古学界,都是少有奇事,将整个考古中心都笼罩在疑云里面。
既然支遁这边没有任何线索,众人只好把目光放在了古剑身上。
其实这把青铜古剑本身并不算特别重要,出土的青铜器具有许多,比它年代更为久远的都有,若无特殊的历史意义,则算不上稀世珍宝的行列,能评个一级文物就不错了。
但重要的是它如今和支遁大师形成了密切关联,里面肯定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这就变得耐人寻味起来。
至少要搞清楚古剑的来历,或者它本身有什么神秘之处,能够让支遁另眼相看。
而现在,除了得知它是来自春秋战国,唯一的线索便是那行小字了。
‘荆河一翁尔’。
这段话其实不难解释,指向性也很强,所以在此之前,便已分出去一部分人手,专门针对古剑来历进行调查。
也就在这一日,好消息来了。
“宋教授!有新线索了!”
助理急匆匆的跑过来,手上拿着不少资料,“经过调查,还真有荆河的存在,而且这条河流还大有来头。”
宋教授诧异,看着助理手上递过来的资料,神情顿时复杂到了极点。
荆河经过千年的变化,准确来说,现在应该叫它安河才对。
经过大量的资料还有研究,可以证明安河的前身就是荆河,在楚国的边界处,而这里也是刻舟求剑典故的发源地。
“宋教授,不知道你先前有没有刷到,关于网络上流传很广的历史诡谈故事?说的就是刻舟求剑的典故,后面网上有历史爱好者调查,发现典故的主人公其实是一个撑船老翁…”
宋教授却是露出了疑惑的神情,“历史诡谈?”
虽然宋教授他们也是搞历史研究的,但是研究有很多种,方向也有所不同,再加上宋教授年纪大了,也不怎么上网。
所以对于先前沸沸扬扬的事情并不知道,如今听到助理仔细解释,这才知道个中缘由。
“没想到这里面还有如此门道。”
听完这当中的曲折故事,宋教授感慨不已。
助理也在旁边跟着感慨,“是啊,谁能够想到我们熟知的成语故事,居然还有另外的说法,完全推翻了我们之前的认知。”
“所以这则故事当中的荆河,就是剑身上面所刻的荆河?”
宋教授若有所思,根据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情况来看,应该不可能出现第二条荆河。
而且剑身上面还有撑船老翁几个关键字,再一想到后面有关刻舟求剑故事的说法…
宋教授惊讶道:“莫非这把剑的主人就是那个撑船老翁?!”
随后,考古中心的人查了大量资料,甚至还联系上了当初发表那篇观点的网友,得知了他的真实身份。
竟然还是个年轻人,名叫‘齐学清’,也是历史研究专业,成绩很不错,也属名师门下,其师可不一般,在业内颇有建树。
宋教授又咨询了一番齐学清的老师,得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