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两袖清风>历史军事>多元三国说> 第23章:陶恭祖三让徐州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章:陶恭祖三让徐州(1 / 3)

故事档案:陶恭祖三让徐州

档案编号:xxxx-023号

故事发生年月:汉献帝初平四年(公元193年)。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三国鼎立的前夕,各地军阀割据,战乱频繁,民不聊生。

主要角色:

陶谦:字恭祖,徐州牧,为人谦和,以仁义著称。

刘备:字玄德,汉室宗亲,后为蜀汉开国皇帝。

曹操:字孟德,一代枭雄,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张闿:陶谦麾下都尉,因贪婪而杀害曹操之父曹嵩及其家人。

故事背景:

在东汉末年,曹操为了替父报仇,发兵攻打徐州。徐州牧陶谦自知难以抵挡曹军,便采纳了别驾从事糜竺的建议,请北海相孔融、青州刺史田楷前来相救。孔融又请刘备同去救陶谦。刘备遂率领关羽、张飞等人奔赴徐州。

故事梗概:

一让徐州:刘备在徐州城下与曹军交战,初战告捷,解了徐州之围。陶谦感激刘备的援手,主动提出将徐州让给刘备。刘备以自身功德不足为由,坚决推辞。

二让徐州:曹军撤走后,陶谦再次向刘备让徐州。刘备以自身来此只为义气,若无端占据徐州则为不义为由,再次拒绝。陶谦便请刘备暂驻小沛,以保徐州。

三让徐州:不久,陶谦病重,再次派人请刘备入城,希望他能以汉家城池为重,接受徐州。刘备最终答应,但表示将陶谦之子托付给关羽、张飞保护,自己只暂管徐州。

故事影响与意义:

影响:陶谦三让徐州的故事,不仅展现了陶谦的仁义之心和刘备的谦逊美德,也为后来刘备在徐州立足、发展势力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一事件也加剧了曹操与刘备之间的矛盾,为三国鼎立的格局埋下了伏笔。

意义:

仁义之风的传承:陶谦的仁义之心和刘备的谦逊美德,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在乱世之中,他们坚守道义,为百姓谋求福祉,体现了儒家文化的精神内核。

历史发展的转折点:陶谦三让徐州,为刘备在徐州立足、发展势力提供了契机。此后,刘备在徐州招募人才、扩充实力,逐渐成为三国鼎立中的一方霸主。同时,这一事件也加剧了曹操与刘备之间的矛盾,为三国历史的演变增添了复杂性和多变性。

多元三国说:陶恭祖三让徐州

在东汉末年,乱世如棋局,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徐州,这方富饶之地,便成了众多英雄豪杰眼中的香饽饽。陶谦,这位徐州牧,虽以仁义闻名,但在乱世之中,仁义往往难以抵挡贪婪与权谋。

一日,徐州城外,战鼓震天,烟尘滚滚。曹操率领大军,为报父仇,誓要踏平徐州。徐州城内,人心惶惶,陶谦焦急万分,他知道单凭自己之力,难以抵挡曹军。于是,他广发英雄帖,邀请天下豪杰前来助阵。

不久,一位身披青衫、手持长剑的英俊少年出现在徐州城下。他正是刘备,字玄德,汉室宗亲,为人忠厚,武艺高强。刘备闻听陶谦之邀,便携关羽、张飞两位义弟,率领千余精兵,火速赶往徐州。

剑指曹军,初战告捷

刘备一到徐州,便立即与陶谦商议对策。陶谦见刘备英勇善战,心中大喜,便将军中精锐尽数交于刘备指挥。刘备感激涕零,誓要保卫徐州,不负陶谦所托。

次日,刘备亲自率军出城迎战曹军。两军阵前,刘备手持双股剑,一马当先,直冲曹军大营。关羽、张飞紧随其后,如猛虎下山,势不可挡。曹军见状,大惊失色,纷纷败退。刘备乘胜追击,一路杀得曹军丢盔弃甲,狼狈不堪。

首战告捷,徐州城内的百姓欢呼雀跃,纷纷称赞刘备英勇无敌。陶谦更是对刘备刮目相看,心中暗道:“此人真乃当世英雄也!”

仁心义举,二让徐州

战后,陶谦设宴款待刘备及众将士。席间,陶谦举杯向刘备敬酒道:“玄德公武艺超群,智勇双全,此次若非玄德公出手相助,徐州早已落入曹贼之手。陶某感激不尽,愿将徐州牧之位让于玄德公。”

刘备闻言大惊,连忙推辞道:“陶公何出此言?备虽不才,但深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此次前来相助,只为义气所驱,岂敢贪图徐州牧之位?陶公仁义之名远播四海,徐州百姓皆仰仗陶公而活。备若受此大位,恐难服众。”

陶谦见刘备推辞,心中更加敬佩。他深知刘备乃真君子也,便不再强求,只是将刘备留在徐州,协助自己治理徐州。

风云突变,三让徐州

然而,好景不长。曹操见徐州难以攻下,便暗中派人刺杀陶谦。陶谦得知消息后,病倒在床,奄奄一息。他深知自己时日无多,便召来刘备和众将商议后事。

陶谦躺在病榻上,气息微弱地说道:“吾将不久于人世,徐州之事,需有人主持大局。玄德公德才兼备,当为徐州之主。”

刘备闻言,泪流满面,跪在陶谦床前道:“陶公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