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更倾向于自产。”
王志看了一眼总工夏中全,坦然地讲道:“为了保证发动机的设计精度,最好是交给……嗯,是这样。”
交给谁他没说,数控技术在红星厂内部属于保密项目,奉城那边只有技术小组和保密车间的技工知道。
京城这边是技术处和研究所的主要负责人和工程师们知道。
虽然知道的人很多,但关键性和重要性是不用强调的。
红星厂保卫组保密科不是吃素的,查到了真要动手的。
因为有杨骏在场,所以他含糊了一下,继续讲道:“不仅仅是发动机,二代底盘技术和传动技术。”
工程师配合地准备好了相关的图纸,王志点着上面解释道:“这些精密零部件最好都要执行这一生产标准,这样才能达到我们的设计指标。”
“相比较一代发动机,革新了设计思路,吸取了先进经验,使用了新的缸体材料和生产技术的二代发动机至少能提升百分之三十的动力,以及减少百分之二十五的燃油消耗……”
李学武手扶着额头,听着他的介绍,心里也在盘算着具体的数据。
你是不是觉得提升百分之三十的动力,减少百分之二十五的燃油消耗,这数据有点太过于夸张了?
二代比一代提升了这么多?
关于这一点,李学武还是能够理解的,不是红星羚羊二代发动机有多牛哔,而是一代发动机太垃圾了。
完全仿制的威利斯发动机,仅在当时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做了提升。
也就是说,将近三十年前的技术了,不然红星厂也不能快速吃透它。
这款发动机唯一的优点就是简单,简单到红星厂这种零基础的小白借着时代的红利攒了一波技术就给吃了下去。
而在吃透这一发动机设计思路和技术的红星厂发动机研究所推陈出新,借助不断引进的先进技术,快速点满了科技树,开始走自主研发。
生产条件因为李学武的灵机一动,从原本的捉襟见肘,成了现在的绰绰有余,项目这边弹冠相庆。
因为生产条件的提升,设计难度被大大降低了,至少在生产工艺方面,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和基础。
王志所强调的,这些精密零部件必须交由数控车床来生产,就是这个原因。
当初设计的时候就是以实现数控生产为依据,现在要交付设计了,自然也要强调这一生产思路。
当然,真要实现了这一思路,那提升的差距可不就是这么大嘛!
原本百公里十五个油,现在十一个多一点,差距大不大?
原本六十匹马力,现在将近八十匹,提升的大不大?
已经很大了,这个时间,路虎用了一款直列六缸3.5L的发动机,动力也才135匹,这可是四缸发动机啊。
他这么说着,李学武就这么听着,心里却是在想着数控加工中心的事,以及奉城一机厂数控车床的研发项目。
从小鬼咂答应给数控加工中心的那天起,红星厂就已经组织了相关的设计领导小组。
目的是快速攻克这一设计难题,甚至不惜找关系调用了轻机械研究所的数据和研究成果。
老李为此还给对方拨付了5万元的借阅费。
咋说呢,这钱花的值不值就得看奉城一机厂在多快时间内拿下这个项目了。
轻机械那边是搞研究的,奉城一机厂那边是从实际生产出发。
两边都有数控车床的研究基础,双剑合璧的效果到底行不行,李学武的心里也挂着一个大大的问号。
华清这边出了不少教授和工程师过去做支援,也是为了学习技术。
国内目前应该是没有数控加工中心的,就算是有,那也是保密项目。
红星厂的这台机器,可以算得上是镇厂之宝了,绝对能吸引到大批的高精尖人才来学习和打工。
王志汇报完,夏中全等人又讲了一下红星羚羊二代的生产设计情况。
内部更新了设计,更广泛地应用了新材料,包括特种钢和塑料等等。
甚至连座椅都应李学武的要求和思路进行了重新设计。
工程师特别带来了一张,就架在了木头椅子上让李学武试一试。
李学武倒是没着急去试坐,而是又问询了外观设计和其他技术升级的情况。
换代必须有新意,可不能学日系和德系汽车,嘴里喊着换代,实际上换汤不换药,把高端车的技术下探。
这叫泥马换代?
叫技术贬值更好一些吧!
红星羚羊二代在外观整体设计上延续了一代的硬朗作风,但也增添了不少城市和时代中国风元素。
比如手摇玻璃的技术,比如软装密封条技术,比如内置音响喇叭等。
夏中全对汽车设计的了解还是从李学武这开始的,他在给李学武汇报的时候特别注意了外观上的内容。
李学武总体来说还是满意的,细究了几个点,特别强调了相关生产工艺的改进和实施预备方案。
因为这款车是从去年开始立项设计的,到今年拿出设计方案,真正实现量产或者改款,应该在明年三月。
也就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