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撤离
对于鬼子的六路围攻,罗英也没有太好的办法,他能顶住一路,但管不了其他五路;
彭城是四战之地,不适合阵地战,之前鬼子是南北对进,相对来说就要好对付的多。
现在变成了六路围攻,又是十三个师团30万大军,战力上已经超过了华夏的65万人,处处设防则处处无防,彭城已经失去了坚守下去的意义,放弃彭城也就摆上了议程。
在撤退一事上,国府和李的意见是一致的,既然将鬼子拖在彭城地区3到6个月的战略意图已经实现,同时也消耗了大量鬼子,这个结果对华夏人来说是可以接受的;
那现在剩下的就是如何顺利地将60万主力部队撤出包围圈,尽可能的减少损失,绝对不能出现像申城战役后期那样的大溃败,这个很考验一个指挥员的能力。
彭城,五战区长官部,李上将正对着地图考虑这个问题,六十万大军的撤退可不是一个小事,事关全局,马虎不得。
他的旁边是参谋长徐燕谋,虽然已经得到了军委会的撤退命令,但撤退的命令并不好下,如果不能安排好,就有可能引发大溃败,一旦让鬼子的三十万大军围住,那损失就大了,所以他并没有去打断李司令的思路。
良久,李德林抬起了头,目光也变得坚定起来,似乎有了决断,只见他目不转晴地盯着地图说道:
“燕谋,彭城一带的平原地区,华夏军队与拥有重武器的鬼子展开阵地战,难以取胜;
鬼子主力对彭城的包围逐渐收紧,为了避免在不利情况下与鬼子展开决战,保存有生力量,我决定自即日起放弃彭城,战区主力向西南方向突围。
命令第69军及海军陆战队在鲁南、鲁中进行游击作战,其余部队分别向豫、皖边界山区突围,罗英的88师除留下一部继续在南线牵制第九师团以外,主力即日北上,在彭城掩护主力突围,第24军留守苏北。
命令各部交替掩护,且战且退,以军为单位从鬼子包围圈的间隙突出重围,然后在豫南和鄂北集结;
具体的撤退序列是……”
在吃过申城、金陵的两次大亏之后,国府终于吸取了教训,在鬼子包围圈合拢之前就果断地下达了总撤退的命令,并且留下了足够多的断后部队,还留下了打游击的部队;
而在豫南和鄂北地区也安排了桂系精锐二十一集团军作为接应,唯一没有明确的一点就是88师完成断后任务后的撤退方向,也算是给了罗英足够的自主权。
88师指挥部,一场重要的会议正在进行,直属团以上军官都有参加,每个人的脸色都不是很好看;
他们刚刚摆明车马,准备跟鬼子大战三百回合,还没有发挥呢,形势就急转直下,彭城会战就这样虎头蛇尾的输了,而他们毫无例外的又担负起了断后的使命。
罗英倒是一脸平静,展现出与他年龄不相符的沉稳,见所有人都到齐后他只是环顾了一圈后说道:
“弟兄们,军情紧急,别的废话我就不多说了,鬼子集中了三十万大军意图与我五战区决战,彭城并不适合与几十万鬼子决战,此时果断选择放弃彭城是一项英明的决断;
这充分体现了军委会和长官部在处理战场危机时的大智慧,我88师无条件执行长官部的命令,即日北上担负断后任务;
命令城南待机的254团主动出击,于今日晚上在津浦路实施破交战,将铁路炸毁,瘫痪津浦路。
命令补充旅继续留在淮河以北牵制鬼子,其他部队立即北上接手彭城防务……”
罗英心里清楚,掩护主力撤退并不难,另一时空担负断后任务的68军,几乎没有损失,然后顺利地撤到豫南;
这一次李上将并没有给他明确的命令撤到哪里,这就给了他灵活处置之权,徐州会战的扫尾之战上兰封战役,一个14师团几乎把中原大地搅了一个底朝天,最后逼的国府以水代兵来阻止鬼子占领平汉路的关键点郑州。
当时十四师团沿陇海线西进,兵锋距离汴京仅七十公里,国府急了才扒的大河,所以他决定直接撤到汴京去,然后率88师主力守住汴京,让鬼子不能沿平汉线南下,这样就可以避免悲剧发生。
会议结束后,除留下补充旅和254团牵制南线鬼子以外,罗英率88师主力3万余人北上;
珠城城北到彭城大约180公里,他们计划用4天时间赶到,此时五战区主力还没有撤退,时间上完全来的及。
鬼子的包围圈在逐渐收缩,而第五战区主力已经在交替掩护着撤退,在88师主力北上后的当天晚上;
之前一直处于沉寂状态,让鬼子都快忘记他们存在的254团突然出击津浦路,一夜之间摧毁了十几公里的铁路,没有半个月以上别想修好。
本来准备渡淮河北上的第九师团主力,在得知津浦路被瘫痪之后就放弃了渡河计划,辎重和重装备跟不上去,他们不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