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两袖清风>女生耽美>本宫贤良淑德> 第二百七十一章 上学读书5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七十一章 上学读书5(1 / 2)

京城算上京郊京畿及豫州燕州冀州靠近京城的一圈儿,大约有二十多个大型书院,隐隐地分出三层。

名流豪门眼里只有四大家,四大家还掐断了秋榜最掐尖的那一层,外地院试乡试考出来的拔尖儿苗子,进京赶考期间要附学也都附在四大家里。

只有四大家看不上的,才轮到巫家书院等一层中流的书院往回捡。

相对的,中低层的百姓能够到的书院,最拔尖的也就是巫家书院这类。

巫家书院不显山露水,提起来大家都听过,但不在第一选项之列。他家一代一代地考下来,如今也颇有几十个子弟在朝中地方为官。

曾经官位最高的能追溯到巫爷爷那一代,和巫爷爷同时求学于巫太爷爷,如今已经致仕,官至六辅之一的大学士景相公。

当前官位最高的是章华殿大学士万公,约等于太傅。将来廿五要去读书,多半师父里头就有这位。

这位和巫山长是同窗。

巫家不缺底蕴,不上赶着求国公府,国公府在巫家跟前儿就硬不起来。

国公府自知那四家绝不可能派塾师来他们家单独开个小书院,教他家总共加起来不超过二十个的孩子,还能顺带教教姑娘们。他们对巫家肯接下这个“烫手山芋”感恩戴德,在翻修西南角学堂书院时,尽其所能地修得精致漂亮。

巫山长派来的塾师里,代山长是客卿简进甫,原号放鹿翁,现自己改了个号叫逐翁。

这个人比其他人圆滑,颇有才干,巫山长觉得他才识好,巫太太取中他不一昧地偏激,巫明丽知道他后来补往外面,能办一府的政务,颇有些手腕,便定下了此人。

巫山长又派了郎云清等四个不同的塾师一同前往,他们又各带了一个书童或学生,以及若干仆从,总计十八人,就围着柳家这群有从文之志的娃儿转。

巫山长算着数,总觉得派的人太多了——柳家给钱是多,可这不是给钱的问题,是浪费的问题。

平均算下来,巫家书院一个塾师对应差不多十个学生,柳家的孩子学习进度相似,十五比一都是常理。

巫明丽坚持要五个数儿:简进是不稳定的,随时可能起复,而且他算是半个山长,平时可能只批改学生的文章和卷子,顶多给拔尖儿的学生讲讲应试技巧。其他四个塾师才是真正的主力军。

然而即便只算四个,巫山长还是觉得浪费人才,就算柳家的少爷公子们再难伺候,派三个差不多了,哪里用得着这么些个?还要算简进的儿子和另一个进士先生的妻女呢!若不是巫序在江南还能收罗几个老塾师,只怕巫家书院都要元气大伤。

巫明丽笑她爹不知道那些大户人家的道理:“爹爹,你真以为最后只会收上来二十个学生呀?”

巫山长把柳家的情况摸得清清楚楚,柳家要读书的、六岁以上二十以下的男子一共就四个,算上远一些的亲近旁支,二十个都算多了,怎么到了巫明丽这里,就不止二十个了?

巫明丽找小鸾问过柳家在京城的人口数量,得知有五六支族人,约一百三十多人,巫明丽就估算:至少也会有五六十个孩子求上门,最后挑挑拣拣,还能剩下至少三四十个。

她的估算方法很简单,一百三十多人口,未成丁的男子大约会有二十多个,这是柳家本家的数目,但是别忘了,还有亲戚家的孩子。就比如皇后的母亲家,也是京中不高不低的大户人家。便看皇后的脸面,人家嫡支大宗的孩子送来了,国公府书院能不收?

巫明丽问父亲:“向者父亲收亲传弟子时,除了族里的孩子,是不是还收了外家的孩子?”

巫山长这方想起来:“倒忘了柳家还有三个至关重要的外家——啊,还有于欢那孩子,若要附学,看你妹妹的面子,收到东山来吧。”

东山就是巫家书院大本营。

巫明丽啧一声:“人家早先读过书,读不出来罢了,现在能管好他们自己家,够了哇,何必要人人都蟾宫折桂来着。”

话是这么说,巫明丽还是先问过于鸾的意见,小鸾也觉得哥哥不必再往科举上发狠,多看点风土人情的志记反而更有用些,巫明丽这才没认真和于欢、喜鹊商量。

巫明丽估算的人数,小鸾虽不理解,但安排桌椅屋舍时,都按巫明丽给的数儿约的。

巫明丽还找她要额外三个名额,小鸾也尽数答应。

最后柳家书院会住进五个正经先生,简进和四个塾师,其中有两个进士,三个举人。还可以算上巫山长答应每月来讲一次卷子文章,共计五个半人。其中巫山长和另一个进士出身的老夫子都有不止一个亲传的进士学生。

这样的塾师配置,即便是放在国公府的圈子里比较,也算相当豪华。

柳国公几乎要感激涕零。往前数三代,他家塾师就没有进士级别的。他家自己考出来的硕果仅存的一个进士,还是跟着皇子伴读积累了一些交情,不再伴读后跟着曾经授课的侍讲学士读了又十九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