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两袖清风>玄幻魔法>知否:我,异姓王,明兰舅父> 第三百三十三章:军改,设立五大营,大时代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三十三章:军改,设立五大营,大时代(2 / 3)

内,算上各地驻守官兵、厢兵、禁军等,总计有一百二十万军队。”

顿了顿,他又看向站在一旁的卫渊,

“太傅让我等将各地兵员卷宗调查清楚,再定军改之事,如今已然明了,不知太傅打算如何做?”

赵曦也看向卫渊,目光里充满好奇。

卫渊语出惊人道:“裁军。”

裁军?

不少人听到这二字,心里都是一咯噔。

裁军,意味着军中将有很多人丢掉饭碗。

意味着,朝廷必须要承受壮士断腕的痛楚。

王安石摇头一笑道:“还以为太傅有何高见,原来仍是裁军啊。”

起初,他就向赵曦禀明过这件事。

裁军,是最有效缓解冗兵问题的办法之一。

赵曦道:“卫师,你想说什么,就说吧。”

闻言,卫渊颔首道:“臣所提之裁军,并非是裁几万、十几万,也并非是只裁禁军或厢军。”

“而是统一裁剪全国军队,臣做过初步考量,虽各司将兵员案卷已做整理,但臣认为,这只是看得到的,看不到的兵,少说也有二十余万。”

“是以,这场裁军,是要将全国总兵力,裁至八十万人,优先裁剪从未上过战场的军队与老弱兵卒。”

说实话,对于文臣来说,很乐意看到军队人数裁剪。

毕竟,这样会在极大程度上缩减国朝开支。

剩下的钱,他们可以继续大刀阔斧的搞政治谋发展。

只是

王安石道:“裁军至八十万,还要分兵把守各地,能行?”

卫渊解释道:“这八十万大军,乃是作战兵力。”

说到这里,他向赵曦郑重作揖道:“臣打算设立五大营。”

“北营,驻扎于代州一带,需有二十万大军,用以震慑辽军;”

“西营,驻扎于延边一带,需有二十万大军,用以震慑西夏;”

“中部大营,以汴京、大名府为主,需有二十万大军,用以在危急时刻,支援西北二营;”

“南部大营,驻扎在福建路一带,需有十万军,以巩固海防为要;”

“东部大营,以山东地界为主,需有十万军,与代州等北地遥相呼应,扼制辽国发展。”

“此为五大营八十万兵力布置所在。”

顿了顿,他继续说道:

“除了五大营之外,臣欲在各路首府,成立戍卫兵,每路三到五万不等。”

“此戍卫兵力,只负责维持该路之安危与剿匪等任务,不到万不得已,无需参加与敌国作战。”

“臣粗略算了算,以十路为主,戍卫兵力,需三十万左右。”

“此外尚有诸多细节未经考量,臣的意思是,事情要一步步做,先裁军,再成立五大营。”

卫渊的这个想法,不可谓不先进。

只是,如此一来,五大营主帅可就手握重兵了。

万一有不臣之心,岂不是要搅得天下大乱?

范纯仁道:“以北部大营为例,北营主帅,掌管二十万大军,一旦生出不臣之心,整个北地,岂非大乱?”

卫渊道:“此前,地方上的封疆大吏,权力极重,不仅掌控着一地经济命脉,甚至还能控制军队,要么就是地方军队将领与该地官吏为伍。”

“臣的设想是,施行军政分离制度,取消团练使这一职位,只按照军中将军职衔管理军队,而且,是由朝廷统一管辖。”

“地方官只能掌管戍卫兵,而无权管辖军队诸事,军队直接受朝廷管辖,如此可避免一营主帅有做大嫌疑。”

“而且,每三到五年,五大营主帅必须要完成一次对调,以防止权力渗入。”

一些手握军权的官吏,有了地方上的支持以后,就能称霸一方,胡作非为。

但是现在,不让伱去过问地方上的事情了,只让你管理军队。

钱粮等物,都是由朝廷支出。

地方与军队再无关联。

此为军政分离。

最关键的是,每三到五年,五大营主帅完成一次对调,这也就意味着,没有任何一个主帅,能够肆无忌惮的在军中培植心腹了。

卫渊继续说着,“臣还有一个打算,只要是我大周子民都可参军,除了将军以上的职位,将军以下,每五年为一期,期限到了,就要返乡种地,不可留在军中。”

“待他们从军的期限一到,我军可招募新兵填充兵源,若遇战事,可延迟退伍日期,责令参过军的退伍老卒,也必须按时返回各自大营,为大战到来,兵源不足时做准备。”

这样一来,完全就杜绝了某个将领培植自己心腹的问题。

也能为将来的大周,提供源源不断的兵源。

赵曦、王安石等众人听到卫渊的长篇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