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两袖清风>女生耽美>大明:寒门辅臣> 第六百五十七章 顾正臣的新式火器论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五十七章 顾正臣的新式火器论(1 / 2)

inf

洪武十年,元旦。

还是老一套,起早跑去奉天殿给老朱拜贺,完事老朱请大臣吃饭,马皇后请勋贵妇人与诰命夫人吃饭。

翌日,东宫设宴。

顾正臣前往,成为了焦点。

曾经对顾正臣冷眼相对的太子宾客、太子谕德再没人敢小看,一个个恭恭敬敬地行礼。顾正臣也没有摆架子,一一还礼。

宋濂在次子宋璲、长孙宋慎的搀扶下缓缓而来,朱标、顾正臣等人上前迎接。

一番推让,众人落座。

朱标举杯道“新春伊始,万物复苏。愿诸位齐心,悉心教导,愿大明昌盛,国泰民安。”

众人起身共饮。

寒暄之后,宋濂叹了口气,略显沧桑地说“陛下英明神武,文韬武略,殿下宅心仁厚,睿智有德,皆是大明之福。只是宋某年迈,连走路都需人搀扶,夜难入眠,日难凝神,无法长期陪伴殿下与皇帝了。老臣已拟好文书,请陛下恩准致仕。”

朱标听闻满是不舍,挽留道“宋师教孤良多,若失宋师,孤心不安,还望宋师再留三五载。”

顾正臣深深看着宋濂,他请求致仕不是一次两次了,六十七八的年纪,身子骨又弱,实在是有些扛不住。

去年六月间,宋濂再次请求致仕,这次皇帝不仅没答应,还将宋濂提为学士承旨,并将宋璲作中书舍人,宋慎作礼仪序班。

这种祖、孙、父、子三人同时在朝廷为官,还是都距离皇帝很近的,整个大明朝都找不到几家。可以说,这个时候的宋家达到了荣耀的顶峰。

宋濂苦涩地摇了摇头,抓了下白胡须“殿下挽留,老臣自是感动,只是年老体衰,心神不定,继续留下来,也无力教导。何况殿下身边有这些宾客、谕德,更有顾县男这种经纬之才,我倒可以轻松而去,归田南山。”

顾正臣见朱标投过来目光,起身走至宋濂身旁,倒了一杯酒,劝道“宋师要归田、颐养天年,本不该劝阻,只是眼下太子身边依旧缺少如宋师一样的大儒,如今陛下一改往日急治,各地府县也拿出了五年与十年规划,朝廷上下正凝聚成一股绳,想要大展抱负,宋师何不多留一二年,也看看这江山变化。”

宋濂去意已决“陛下能稳治、缓治,这是社稷之福。奈何我这身体不好,留下也只能频频出错,到那时,陛下厌倦,太子嫌弃,朝臣弹劾,怕是晚节难保,不如归去。”

这都是事实。

朱元璋的脾气并不稳定,自制力也不是太好,这会心平气和与你喝酒,等会就可能拿刀要了你人头,宋濂年纪越来越大,难免会有失言的时候,到那时,朱元璋未必会高兴。

与其这样,不如放手。

哪怕是朱标多次挽留,宋濂还是在第二日送上了致仕文书,朱元璋挽留多次,最终点头应许,当着朱标的面夸赞宋濂“事朕十九年,未尝有一言之伪,诮一人之短,始终不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

临别之际,朱元璋送了宋濂一些绮帛,并笑道“藏三十二年,作百岁衣。若身体尚可,每年可来朝看看。”

宋濂自是感动至极。

宋濂的离开,似乎并不起眼,但宋濂临走之前给朱元璋推荐了自己一个弟子,却是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方孝孺。

别人不知道方孝孺,顾正臣可是记忆深刻,作为一个“十族”记录保持者,方孝孺在历史上有些争论,但所有争论里都没有否认过他是个忠臣,也没有人小看过他的气节,只不过,他的能力实在是太有问题了。

别看方孝孺跟着宋濂学习还不到两年,但他已经是宋濂门下的弟子之首,论文章、学问,可谓一流。送宋濂等人离开的时候,顾正臣还见到了方孝孺,一个瘦弱的小眼睛的年轻人。

两个人没什么交流。

宋濂离开之后没几日,顾正臣便闭门谢客,潜心写作,至一月底,终写就了五万言的《新式火器论》,并在上面标注了“保密”字样。

在《新式火器论》中,顾正臣第一次系统性地讲述了火器应用的必要性与未来全面推行新式火器的可能,并首次提出了“射程决定胜利,射程决定疆界”的思想,将单火铳的三线战法、火铳与山海炮的联合战法,单山海炮的全覆盖战法等一一说明。

这是一本集火器战法的大成之作,是顾正臣结合当下火器、历史经验与后世经验的心血之作。

当徐达翻阅过这本书之后,对顾正臣这个县男常长揖许久,断言了句“有此书在,火器战法可成,大明灭元可期!”

当日傍晚,徐达按捺不住,拉着顾正臣入了宫,将这本书交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是第一次看到如此全面、系统、清晰的火器着作,这本书打开了朱元璋对火器的全新认识。原来火器并不是拿着火铳咚咚就完了,火器也不是不能取代弓箭、刀枪,火器的战法丰富且凌厉,火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