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丫啊,你这话我可不敢苟同。勾股定理与人情世故岂能相提并论?这混凝土构造之新奇,我也是头一回见识。”
“先生,您说得深奥,我听不太懂。”
“二丫,读书并非唯一改变命运的途径。”
在私塾讲堂上,一位身着粗布衣的瘦弱男子,左手持书,右手拄着拐杖,声音略显沙哑,容貌平凡却棱角分明。尤其是他那双充满慈悲的眼睛,让人一眼难忘,透露出他温柔的性格。
“可是先生,我们读书不就是为了改变命运吗?”讲桌下,被称为二丫的小女孩疑惑地问,周围的孩子也纷纷附和。
孔云生轻咳一声,拄着拐杖,嘴角挤出一丝苦笑:“孩子们,若单凭读书就能改变命运,那些世家豪强的子弟岂不更有优势?”
“先生的意思是,我们不必读书了?”
“非也,读书固然重要,但我们的根在清水村。我们或许无法成为参天大树,攀至云端,但也能过得更好。”
“读书是为了生活,心怀大志,勿失良机。若无鸿鹄之志,亦能避险避祸。”
孔云生脸上挂着微笑,“孩子们,改变命运并非读书的唯一目的,读书是为了我们自己。”
孩子们面面相觑,纷纷摇头,“先生,那不就是为了出人头地吗?”
孔云生点头赞同,但补充道:“但还有一点。”
“什么?”
“衣锦还乡,活着回来。”
他深知朝堂之险恶,能改变一切,但一旦深陷其中,便身不由己。
无论是前朝的大隋,还是如今的大唐,能避则避。
他轻笑一声,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人的身影,面色逐渐阴沉。
真是晦气,怎么想到他了。
他缓缓平稳气息笑道。
“好了,我们开始上课。”
孔云生翻开书本的第一页。
“孔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他高声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