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两袖清风>武侠修真>康乾盛世,我吃定了!> 第545章 《明史》评语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45章 《明史》评语(2 / 2)

出了这两位的烂政。尤其是洪武、永乐发行的大明宝钞,的确是让明朝百姓、宗藩、官吏全都深受其害,这个锅是无论怎么甩也甩不掉的。

建文……建文没啥好说的,总共就当了三年皇帝,随后就被永乐篡夺了皇位。

是的,大明新朝编修的《明史》中,对这一段用的就是篡夺,虽然肯定了永乐盛世的功绩,但篡位便是篡位,有何可辩驳的?

难道真按照永乐大帝强词夺理那套:“洪武三十五年,我爹朱元璋传位于我?”

这开什么阴间玩笑!

而且,在这本成书中,建文的《惠宗纪》中,朱怡炅也给出了批注:“无帝王之才,却有帝王之格。以中人之姿,承大明国祚。惜兴宗孝康皇帝(朱标)英年早逝,致叔侄相残……”

建文的确算是被儒生给忽悠瘸了的典型,仅从其在位三年,就完全破坏了老朱留下的藩王戍边政策,就可见一斑。

总有人说削藩是对的,因为朱棣也在削藩,而且晋朝就是亡于八万之乱。可问题是,建文只是学削藩,但削藩结束后,压根不做任何补救措施,那一片土地完全自生自灭,跟闹着玩似的。

朱怡炅的批注点评已经很客气,只是说建文没有才能,甚至要不是朱标死的太早,打乱了老朱的部署,压根不可能是建文来当皇帝,也没时间去重新培养建文。

接下来半月,孟彦几乎天天都来文渊阁借书,不仅看成书,还有各类初稿、定稿,还有皇帝对史镐的亲笔御批。

都没看到南明,孟彦就已经颇有种荡气回肠。

上到皇帝,下到文武官吏,甚至还有内廷的太监,真可谓是类人群星闪耀……从明堡宗往后,除了寥寥几个好些,剩下一个比一个离谱。

就连稍微好些的几位皇帝,比如那位创造了大名鼎鼎的“弘治中兴”的弘治帝,就很有问题,虽然书中没有否定弘治中兴,却给出了大量数据进行参考,末尾还留下了一段耐人寻味的皇帝批注:“吾观成化荒唐,百姓户民也有7000万,而弘治中兴,却只剩不到5000万,这是何故?”

连续看了半个多月,总算将整本正书看完,正书末尾还有朱怡炅亲笔写下的总结:“思宗崇祯帝,刚愎自用,优柔寡断。大厦将倾,亦有其责,却不可全赖其身。实为嘉靖、万历怠政,致使国政糜烂败坏、财赋崩殂、党同伐异,众正盈朝,而又民不聊生……”

刚愎自用,优柔寡断,这两种性格集于一人,可见崇祯的能力的确堪忧。

但他只是负有责任,亡国之君他是怎么甩都甩不掉的,可大明速亡的责任也不全在于他。

总有人说明实亡于万历,更有甚者说明实亡于嘉靖,这话……其实很对,虽然他们的侧重点不同,但结果理论上没错。

嘉靖、万历连续两代帝王,一个二十年不上朝,另一个四十年不上朝。

嘉靖还有海瑞、张居正为其续命,苟延残喘。而到了万历末年,张居正被万历强行扳倒,一条鞭法全面失败。

整个大明接受了几十年的无政府状态,再到天启、崇祯来接盘(泰昌那位一个月皇帝就不提了),便是崇祯天纵之才,也不可能力挽狂澜。

因为国家的根基早就腐朽了,非得打烂了重建才有机会。

当时的外藩使节甚至专门写日记,言明自己从未见到过万历皇帝,只能对着皇帝龙椅参拜。

终万历一朝,没有权臣,不是在于万历手段多么高明,而是万历朝,已经没有权臣存在的土壤。

连国家的行政系统都几乎瘫痪,就算权臣想出现,手下都没人干活,拿什么去当权臣?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