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17 章(1 / 2)

晋王这话说完,皇帝面上虽严肃,心里却极其愉悦,不愧是他的儿子,聪明又有气魄:“众爱卿如何看待这事啊?”

能混到太庙来的,谁不擅长揣摩上意,都知道皇帝此刻对神器是志在必得,不过知道归知道,但面上的仁义功夫还是得做。

“陛下,晋王说得没错,天幕上的人都是大景臣民,大景有义务将他们从华夏那小国带回来,不过,这华夏在哪?是不是得先找到再说。”

“华夏,这名字一听,就知道是个小国,需要花费那么大力气在它身上吗?再等下去,也不知我大景臣民能活下多少,所以,陛下,微臣以为,应当直接出兵,将周围小国扫荡一遍。”

“不可,陛下,扫荡周围国家太耗费国力,华夏不值得,臣请命率兵三千,一定将它消灭,夺回神器,献给陛下。”

“臣也愿往,陛下。”

一时之间,请命解救那些流放的人的大臣排成了对,杨窈看着,又恨又怕,臭不要脸的东西,搞得好像那些人不是他们流放的一样,找什么借口,还不是想抢东西吗?若是余年因此回来了?她该如何是好?杨窈咬着牙齿思量。

皇帝压根就不想等,恨不得现在就将天象中的人全抓来,夺得神器,可是大景去年才遭了旱灾,国库空虚,压根经不起大肆出兵,想到这,他眉头紧锁:“通知翰林院所有人,放下手头上的所有工作,找出关于华夏的位置。”

“另泉州,广州市舶司寻找去过华夏的人,找到后,立即上报,不可拖延。”

“天象上的虽都是我大景臣民,却都是流放的罪人,陛下为救他们,花费如此精力,也是前无古人了,陛下圣明。”

“可怜地震后的那些人不在我景朝,否则有陛下在,绝不会让他们落得个朝不保夕的存在,陛下,您与孔孟等圣人相比,也不差什么了。”

这夸得,皇帝一阵心虚,他刚刚满脑子都是神器,东鹤县的地震早被他忘脑后去了,他清了清嗓子:“八百里加急,通知黔州府,尽全力赈灾。”

于是一群人又花式夸起了皇帝,皇帝当皇帝多年,陛下圣明这种话早听烂,不过,再烂,此刻也是高兴的,比以往都高兴。

“那华夏既是一小国,迟早会成为我大景的附庸,不如等功成那一天,朕再来太庙来告慰各位先祖,众卿觉得如何?”

翻译过来就是天象是因为华夏出现的,华夏太小了,没资格让他现在就去祭拜太庙。

这话算是说到众臣心坎上,一个没听过的蛮夷之地的小国,凭什么让他们开启太庙祭祀,之前他们就有这个想法了,如今不过是让陛下亲口提出来了而已。

“陛下圣明,太庙是大景的圣地,当然不可为一小国祭祀,不过虽说这华夏早晚会成为大景的附庸,但臣以为还是不可掉以轻心,看那华夏的男子短发,露胳膊,一看就没有受过教化,待他们臣服后,必须让这些人受大景的教育,我大景可不能有此类人,会带坏平民风气的。”

“教化?那也太费时间了,不听话,将这些人全杀了便是,不过一小国尔。”

“不可,不可,这样我们岂不是同华夏那些野蛮人没有区别,如此还怎么称得上天朝上国,以老臣看,还是教化的好。”

还算有点□□臣子的意思,皇帝内心赞同,面上却是担忧:“既如此,让国子监博士编纂书籍,专门用来教化那群野蛮人。”

“陛下圣明。”太庙前众人此刻全都跪下,高呼万岁,晋王见状,松了口气,这下父皇应该不会再追究其它的吧。

想到这,他心中还是有些不安,向前挪了一步:“父皇,那华夏既是小国,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

此时此刻,皇帝心情好得很,再看晋王,对他十分满意:“那你觉得该如何?”

晋王敢发言,自然是早就有了想法,他微微一笑:“不如请父皇带众位臣工移步太和殿,那里地方大,也能清楚的看到天象,以便我们能更加了解那个蛮夷之国。”

皇帝大喜,抚掌:“善。”

黔州东鹤县,经历过一场地震后,整个县城毁了一大半,幸好县丞及时组织人救援,又让城里的大户捐粮,整个东鹤县才没有死光。

特别是天幕出现后,看着上面的景朝人因为到了什么华夏,却个个绝望,连吃的都没,他们更加庆幸自己生活在景朝,生活在盛世。

施粥的铺子前,一行又一行人捧着白皱,望着天幕,面露笑容。

“虽然有时候县令会加税,但这关键时刻,他们还是肯救人干事的,是好人。”

“没错,没错,以后可不能随便抱怨县令了,不然就跟那天上的人一样,没得吃,没得喝。”

“他们怎么能和我们比,我们待的可是大景朝,周边小国都得臣服的,那华夏什么地方?我听都没听过,肯定在哪个犄角旮旯。”

“那爷爷,爷爷,我们能不能把粥送给他们喝啊,他们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