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珍惜?
宋真站了起来,所有人的目光望向他,包括高台上坐着的李治。
众人还以为,他有何高见呢,没想到,他只是默默的走到狄仁杰耳边,轻语一句,然后又重新回到座位上。
“?”
狄仁杰被宋真这么明目张胆的提示,他脸红了。
就在他刚想站起来的时候,中书令许敬宗抢先一步。
“陛下,臣以为,对于民间势力,应该采取怀柔政策招安。”
宋真听了好笑,你这个叼毛,有点异想天开了吧?
知不知道为何会诞生出江湖门派吗?
他们要是能有这么容易被招安,那就好了。
不是每一个梁山上面,都有一个宋江!
许敬宗在前排高谈阔论,越说越离谱,甚至要给江湖门派安排官职。
宋真站起来驳斥他的说法:“中书令,此举不妥吧?”
许敬宗皱眉:“有何不妥?”
“你想想看啊,江湖门派不受管制,在当地为非作歹,朝廷非但没有惩治,反而嘉奖,会给民众树立一个什么榜样呢?”
“这不正好体现朝廷的法外开恩,陛下的宽厚仁慈吗?”
“哈哈哈哈。”宋真大笑,“开恩?那些被他们残害的百姓呢?他们怎么办?”
“有道是,法不容情,韩非子有言曰:‘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规外求圆,无圆矣;法外求平,无平矣。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法治,天下还能太平吗?”
“陛下安排赵国公修著《唐律疏议》,意在完善法治,让大唐民众有法可依,依法行事,事循律法,功在千秋。”
“你倒好,想毁掉大唐的根基,是何居心?”
“你!”许敬宗真的想吐血,你个好小子,老夫不过是多嘴两句,至于给我盖下这么大的帽子吗?
薛正清和狄仁杰则是神情一怔。
好家伙,第一次发现,原来宋真这么有才?
他刚才说的“法不容情”成语,是出自《张居正》,这个时代的人从未听说过。
还有那句“规外求圆,无圆矣;法外求平,无平矣。”,是出自宋朝宋祁著作《宋景文笔记》。
宋真表示,都是姓宋的,一家人,谈不上偷。
李治默默地点头,主要是认同宋真那句“功在千秋”。
许敬宗被怼得气呼呼坐下去。
御史大夫李爽心中感叹道,这个年轻人,颇有老夫当年风范,不来御史台可惜了。
宋真坐下之前,他朝狄仁杰眨眨眼。
狄仁杰会意,紧接着他站起来拜道。
“陛下,臣以为,应当严厉惩处江湖门派。”
李治皱眉问道:“你是......”
薛正清赶紧站起来介绍道:“回陛下,他便是大理寺丞,狄仁杰。”
原来如此,原来他就是狄仁杰啊?
李治对他的印象不算深刻,之前的两次封官,都是随手给的,很快就忘记了。
亢龙锏的赏赐,他赏了之后,很快便忘记。
圣人日理万机,每天早朝要面对近百名文武大臣,很难做到认识每一个人。
李治这次仔细的打量了一下狄仁杰,见其气宇轩昂、眉清目秀、一脸正气,暗自点头。
说出来可能你们不信,没点颜值,在大唐是升不了职的。
大唐皇帝喜欢以貌取人。
宋代洪迈的漫笔集《容斋漫笔》写道:“唐铨挑选人之法有四:一曰身,谓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辨正;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
简而言之,唐朝铨试选拔人才,主考官首先看你长得帅不帅,漂不漂亮,然后才看人品,接着看书法,最后看文理偏不偏科。
但是,如果你长得特别帅,比如说宋真,后面三点可以全部忽略。
狄仁杰虽然没有宋真那么魁梧,富有阳刚之气的帅,但是年轻的他,有一股独特的气质,很是吸引人。
狄仁杰默了默,他拱手拜道:“陛下,《史记》中记载,韩非子有云: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
这句话什么意思?
简单来说,就是文人们总是会舞文弄墨,借古讽今,用舆论来扰乱社会和谐,而侠客们,他们会用暴力直接触犯律例。
这两种人都是社会上的隐患,不可任用,更不可兼而用之。
而韩非子认为,这些人之所以能对社会造成危害,重点不在于他们本身,而是因为君主的纵容,屈法申恩,推动了歪风邪气。
“如果不加以整治的话,防患于未然,正如太常寺卿所言,这是动摇大唐国本根基,与陛下修著《永徽律疏》的初衷,背道而驰。”
最后,狄仁杰顺便带上宋真,随口提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