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帐之中,陈登正在仔细阅读着陈宫写给他的亲笔书信。
信的大致内容是说,陈珪刚刚去世,希望陈登能够快点儿回来奔丧、守孝。
现在陈登的三个弟弟,已经被请到了吕布府上做客,希望陈登也前来与他们团聚。
此外,大家再共同商议一下如何抵御曹操,捍卫徐州主权。
信虽然写的很客气,但明眼人一下就能看得出来,这是一封恐吓信。
陈登的三个弟弟在吕布手中,如果你不带着兵马来投奔吕布,后果就自己想吧。
陈登放下书信,不由冷笑起来。
想当年袁术僭越称帝之时,曾经想让父亲陈珪前去辅佐。
父亲由于不看好袁术,始终没有同意。
袁术一气之下,把自己的亲弟弟陈应劫持为人质,以此来要挟父亲。
但父亲却不为所动,依然故我。
陈应和自己是亲兄弟,也是陈家嫡出,关系自然十分亲近。
而吕布抓的那三个人,虽然也是自己的兄弟,却是陈家庶出,跟自己的关系并不那么亲密。
对于嫡出的陈应,父亲尚且如此冷漠,就更别说是庶出的兄弟了。
所以陈宫对他们要杀要剐,悉听尊便吧!
若是吕布抓了父亲的话,自己肯定会妥协,毕竟百善孝为先。
但如今父亲已经去世了,自己正是接到了这个噩耗,才从广陵出兵的,早就毫无顾忌了。
吕布竟然还天真地认为抓了几个陈家的人,自己就会妥协,真是异想天开!
不过,这件事一定要让曹操知道,而且在他面前,还要摆出一副当哥哥的姿态,否则就显得自己太冷酷无情了。
想到这里,陈登带着信件,单人独骑赶往了彭城。
自从曹操答应了把杜氏赏赐给关羽之后,关羽整个人就变得魂不守舍、寝食难安。
他十分后悔当初听了貂蝉的话。
一个小姑娘天真烂漫、单纯幼稚,又能有什么妙计?
可惜自己一个堂堂九尺男儿,竟然一时鬼迷心窍,按照她说的去做了。
可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了。
这种事难于启齿,又不能找别人出谋划策,只能自己硬着头皮将错就错。
关羽觉得可能是自己嘴笨,肚子里又没什么墨水,才无法让曹操动心吧。
俗话说: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才。
人不怕笨,就怕懒。
人家一次能做好的事,咱就多做几次呗!
水滴还能穿石呢、绳锯还能断木呢,只要坚持到底不放弃,总会有一线希望。
于是关羽又向手下的很多士卒,虚心地求教了一番,如何去形容一个女人。
什么“美艳不可方物”啊、什么“床上功夫甚是了得”啊、什么“眉梢眼角说不尽的万种风情”啊、什么“没有哪个男人不心甘情愿被她掏空”啊,云云。
关羽很用心,把这些优美的句子都用心搜集起来,再到曹操面前去背诵。
凡事有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
一开始曹操还并没怎么当回事,只以为关羽是被杜氏给深深地迷住了。
但架不住关羽三番五次地找他念叨,曹操逐渐地也对这个传说中的杜氏产生了兴趣,心想攻下下邳之后,先看看真人再说吧。
如果真像关羽说的那么好,还真不能轻易就赏赐给他了,起码自己得先尝尝鲜再说。
这一日,关羽依然在向曹操口若悬河地赞美着杜氏,忽然有士卒来报,说陈登求见。
曹操打发走了关羽,又把陈登叫了过来。
“元龙,快坐快坐,呵呵呵!”曹操满脸堆笑地示意道。
陈登找了个位置坐下,把气喘匀了之后,又啜泣起来。
曹操见陈登这副模样,不由心下也是一怔。
这怎么又哭了?
上次哭是因为他父亲去世了,这次又是为什么啊?
难道他是反悔了,想回家去为父亲守孝?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如果他真回到下邳,那就等于是投靠了吕布啊!
想到这里,曹操连忙试探着问道:“元龙,何故悲伤啊,还是为了父亲的事吗?”
陈登摇摇头,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递给了曹操。
曹操接过信,匆匆地看了一遍。
原来是吕布抓了陈登的三个弟弟,想以此来要挟他。
如果陈登对此只是等闲视之的话,完全可以自己就把这件事消化了。
可他现在为此特意来了一趟彭城,难道……?
一种不祥的预感在曹操心中油然而生,他不动声色地打量着陈登,想看看他到底是什么态度。
过了一会儿,陈登终于开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