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两袖清风>历史军事>明朝的覆灭> 第十六章 第一个伯乐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六章 第一个伯乐(1 / 2)

书接上回,几乎同时辽东战场上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萨尔浒大战,这一战明军分四路进攻,主动出击,结果几乎是全军覆灭,只有一路逃了回来。

努尔哈赤乘胜追击,又占领了开原和铁岭。直到后来熊廷弼上任。才暂时稳定了局面。

辽东战场上发生的一切事,袁崇焕都在密切的关注着。无奈的是此时的袁崇焕只能在家中,等待着上级的消息,身无一官半职的他此时已经三十五岁了。

一年以后他终于当官了——知县。在今天福建的邵武市,当时叫邵武县。是金子到哪儿都会发光,袁崇焕当知县,官声还不错,说他洗雪冤枉,善于审案,没有一处细微的地方不照顾到,可谓明察秋毫。

有一次县城里着火了,袁大人去救我,因为在平地俯视,视野很受限,所以他就跳到高处去了。因为他从小练过武术,所以窜高纵矮。陆地飞腾不在话下。说他走“岩墙如履平地”。

在今天的邵武市和平镇天符山,有一座聚奎塔,塔上方有一块匾额,上面三个大字“聚奎塔”就是袁崇焕写的。本人不懂书法,但是直觉来看,写的很有力量,人都说字如其人,我觉得很符合他边关大将的气质。

即使名声这么好,袁崇焕也不开心,因为小的时候经常以边才自诩,他的理想就是为国家征战。

这时候辽东的情景大概是这样的:熊廷弼被罢免了,袁应泰上任,丢掉了沈阳和辽阳。后来朝廷没办法重新启用了熊廷弼。结果他和王化贞不合。

袁崇焕也知道,现在的辽东非常危急。他也不知道从哪里找着了一个从前线退下来的老兵,讨论前线的军事。

终于在天启元年的12月,袁崇焕离开了邵武县,去往京城。因为他的任期已满,要去京城述职。

十二月二十五日,袁崇焕就把自己的年终总结报告上交给了吏部。跟他一样的地方官实在是太多了,报告也多,所以一时审批不下来。

正好又是在北京,离辽东这么近,至少比邵武县和自己的家乡要近,我袁崇焕研究那么多长时间都没有切身的体验过一次,所以必须要抓住这么一个机会。

我去个二十来天,回来之后朝廷的结果也下发了,袁崇焕说走就走。但是随着他这边儿时间的发展,辽东的局势也发生了变化:因为熊廷弼和王化贞之间矛盾的愈发激烈,最后由于王化贞的激进,导致努尔哈赤渡过了辽河,占领了广宁。

当时的人一听到后金军队的名字都是闻风丧胆,抱头鼠窜,无不惊慌失措。在这个节骨眼儿上,袁崇焕敢孤身一人前往辽东,勇气属实可嘉。

实地考察了一番之后,袁崇焕回到了京城。战争这东西呀,亲身实践才会有体会。他当即上书表示:我不再继续干这个知县了,给我军马钱粮,我一人足够驻守,挡住努尔哈赤。

这时候朝廷上面的审批也下来了。当时审核结果分为上中下三种。称职无过者为上,称职而有过者为中,不称职而有过者为下。而袁崇焕光荣的得到了“上”的审批结果。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袁崇焕的考核成绩优异,而朝廷这次考核的目的就是要在这些优秀的官吏里面选取边才,以镇守辽东,巩固国家之疆土。

一个月以后,袁崇焕一生当中的第一个伯乐出现了。御史侯恂向天启皇帝举荐了袁崇焕,说他虽然是一个知县,但是英风伟略,不妨破格留用。

说起来侯恂,读者们可能没听说过。不过他儿子比他父亲稍微有名气一些,叫做侯方域,他和妻子李香君都是《桃花扇》中的主人公。说起他的妻子,就比侯方域更有名一点了。是秦淮八绝之一。

关于侯恂的故事,等到崇祯朝的时候说的会更多一些。

于是天启皇帝下旨,对袁崇焕进行了一次兵部的面试。看看这个人到底怎么样。

兵部的人提问袁崇焕一些关于军事和时局的问题,没想到袁崇焕都对答如流,而且他的观点鞭辟入里,把整个辽东分析的十分透彻。

在面对兵部的问题时,袁崇焕的眼睛里是有光的。这和其他绝大多数人都不一样,因为别人谈到劳动的时候眼中都是退避和恐惧,只有袁崇焕的眼中充满了憧憬与向往。

那个时候袁崇焕已经38岁了,一个步入中年的人依然这么激情澎湃,充满着朝气实在难得。于是兵部也决定让袁崇焕做兵部职方司的主事,十二天以后,又让他监军山海关。

袁崇焕在走之前拜访了一个人。曾经身为辽东经略,本来要被捕入狱,现在正在家中听勘的熊廷弼。自从袁崇焕说给我军马钱粮,我一人足够驻守的话以后,大有名气。熊廷弼也自然听说了他。

于是也同意了他的拜访,二人对坐畅谈。接下来是他们谈话的内容:

熊:“你什么时候上任啊?时间定了吗?”

袁:“时间已经定好了。”

熊:“你到了辽东以后有什么方法吗?打算怎么部署军队?”

袁:“我没有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