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两袖清风>女生耽美>大唐宠妃:我在东宫陪三郎> 第1155章 :开元盛世,泰山封禅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55章 :开元盛世,泰山封禅(1 / 2)

对于老友武攸绪的离去,僧一行甚至来不及哀悼。

受诏改治新历的他,正忙的焦头烂额。

所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欲创历立元,须知黄道进退,测候星变。然太史局没有黄道游仪,根本无法测候。

说来这黄道游仪,古有其术,而无其器。

如今灵台所用的灵台铁仪,乃前人所造,规制朴略,度刻不均,进退无准,难为占步。

之前李淳风倒是改制出了四游仪,还颇得太宗称善,奈何如今已失落无踪,何况它无法解决岁差现象,不足以上稽天象,敬授人时。

为了更好的观测天体运行,一行禅师携蜀人梁令瓒日夜钻研,寒暑不歇,终于不负众望,制出了黄道游仪的木质模型。

这黄道游仪最大的优点就是将固定黄道改为游动黄道,使之能在赤道环上移动,以符合岁差,很好的弥补了四游仪的不足。

木制模型试用期间,日道月交,皆自然契合晦明朔望,均迟速有准。

李隆基对此非常嘉许,将之改成铸铜,命名黄道游仪,并亲自撰写铭文,用金字书于仪轮之上,置之于灵台以考星度。

有了黄道游仪,一行大师犹觉不足,再接再厉,又改进了汉张衡的设计,制成了水运浑天仪。

说来这水运浑天仪,钩键交错,关锁相持,既能演示日、月、星辰的运动,测定朔望,又能自动报时,可谓精妙绝伦。

李隆基大喜,将之置于武成殿前以示百僚。

但见球体上具列宿赤道及周天度数,注水激轮,令其自转,昼夜一周,与天道合同;此外还有二木人每刻击鼓、每时辰撞钟 ……

文武百官啧啧称奇,共赞其妙,李三郎则逐渐神色凝重,陷入沉思。

日升月落,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唯有星空万年不变——在这亘古不变的无限神秘里,牡丹究竟去了哪里……

莫不成真如一行禅师所言,若不入轮回,则魂归泰山?

想到这里,李隆基决定封禅泰山。

——

说来这封禅之礼始于秦始皇,起于泰山,历来都是功绩过人,有为之帝的追求,也是国家兴盛、政权稳定的标志。

李隆基继位以来励精图治,上合天心、下安黎庶,缔造了如今的“开元盛世”——将军扬威边塞,诗人激情歌咏,国家富足安定,百姓安居乐业……

早在开元初年,就有大臣献上西汉司马相如的《封禅书》,为泰山封禅吹风,然李隆基不为所动,以关中旱灾、山东蝗灾为由婉拒。

十年之间,百姓富庶、军力鼎盛,盛世景象一再显现,宗室、群臣、僧道、百姓再次劝请封禅泰山,谢诚于天,无不言辞恳切,令人动容。

这也让李隆基相信,无论是平国安天下,还是兴邦富臣民,自己都称得上英明睿智的明君,功绩显赫的贤主。

加之太史令所奏,近来众星灿然,祥瑞不断,所以四十不惑的李隆基决定采纳群臣劝请,封禅泰山,祭告成功。

他要让牡丹知道,自己没有辜负她的期望。

——

开元十三年秋,御驾离开东都,浩浩荡荡驾临泰山,百官、贵戚、四夷酋长跟从出行。

行宫举行斋戒仪式之后,李三郎乘法驾御马登山,先在泰山山顶行“封”礼,祀昊天上帝;后在社首山行“禅”礼,祭皇地祇。

行至谷口,天空突然变色,一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遮天盖地……

李三郎沉思片刻,将随从官员都留在谷口,只带着高力士,君臣二人神秘的登上山顶。

行至山顶,风这才渐渐小了些。

置身泰山,登高望远,仪卫环列在山下,连绵百余里,甚为壮观,李三郎不由想起若干年前嵩山封禅的盛景……

那年牡丹姐姐随皇祖母武曌封禅嵩山,他当时被禁东宫,未能随行,却也多次听牡丹姐姐讲过那次的盛景……

如今终于轮到自己封禅泰山,不知牡丹那姐姐能够看到,能否听到?

想到这里,李三郎看向了自己的玉牒文册。

按照惯例,历代帝王封禅的玉牒文册,都是与天地沟通的私语,从来都是深埋稷坛的五色土下,而不传于世。

究其原因,或许是请求天帝保佑自己长生不死,或许是祈求自己的统治太平长久,所以秘而不宣。

然而今时今日,李三郎想要打破惯例,将玉牒宣读于众。

因为他觉得牡丹的魂魄若在泰山,只有高声宣读,她才能听到。

反正他的玉牒文册只为彰扬朝廷盛德,为天下苍生祈福,并无私求。

所以,祭天台上,李隆基拿出玉牒宣读于众……

群臣高呼万岁,震动山谷。

此时,刚刚那阵阴云狂风也消散殆尽,日头穿过云层光芒四射,一时间漫天七彩祥云……

三郎欣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