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和武旦聊的投入,不知不觉,大殿内已经有些昏暗了。
看终于说服了太平,武旦也就放了心,他叫来侍从点亮灯笼,大堂里顿时灯火通明。
眼看天色已晚,太平公主本要告辞离开,这才发现武旦的衣服上有些血渍。
“皇兄,你这衣服是怎么了?”
“哦,刚才我在春华宫,赶上盈盈出血汗了,不小心蹭上了……”
“又出血汗了?上次我就听崇简说,盈盈最近总是出血汗。这小小的身子,可怎么经得起?御医怎么说?”
武旦叹了一口气 。
“御医也是束手无策,盈盈终究还是体弱,一到春天就犯病。可能是襁褓里那场高烧,伤了底子。这俩年要不是牡丹精心带着,也许早就没命了。”
“盈盈这孩子也是可怜,从小就没了母亲。皇兄,要我说啊,你这东宫怨气太盛,不养人。”
太平环顾了一下四周,叹了口气。
武旦明白她的意思,当初刘窦二妃一夜枉死,悄无声息,至今尸骨无存……
而他被武承嗣诬告谋反那次,就在这大殿之上,有数名奴婢冤死在来俊臣的酷刑之下。
想这东宫,不知道藏了多少冤魂……
“要我说,不如让盈盈出宫,去道观修行两年。”
“这……可行吗?”
武旦有些诧异,他根本没想到这一点。
“怎么不可行?民间有很多体弱的孩子,都是从小养在道观的,十二岁才会接回。再说,这孩子总是拘在宫中也不是办法,憋也憋出病来了。”
“可是,盈盈还小,她才三岁……”
“可以让婢女跟着去啊!又不是真的让她修行,就是换个环境,舍离俗世,追福延命。再说,都是戴发修行,随时都可以还俗的。”
武旦沉思着,开始认真考虑太平的建议。
他本不太相信这个,但是太平说的对,孩子们总在宫里闷着也不好。
何况,皇家公主修道,太平有先例。
她年少时曾两度出家,有着一段难忘的道观岁月。
在太平八岁那年,外祖母杨氏去世,她便替母亲武则天出家修行,替外祖母积福行善。
不过当时只是简单地举行了仪式,太平公主并没有去道观修行,依旧养在皇宫里,只是走了个过场。
然而,在太平十三岁的时候,吐蕃使者前来求婚,点名求娶太平公主。
这太平从小被宠着长大的,高宗与武则天哪里忍心让她去偏远的吐蕃和亲。
想到太平曾经出家,这倒是拒婚的好借口。
于是,武则天索性让太平公主去做了真道姑,当即下令建了一座道观,取名平安观,太平公主按照规定的礼制出家,正式成为了女道士。
如此一来,吐蕃也不好再开口求婚,和亲之事也就不了了之。
而太平的道号,也就由此而来……
武旦认真思索着,忽然抚掌大笑,茅塞顿开。
因为太平的这个建议,可谓一举两得,除了给盈盈增福延命,还帮他解决了眼前的另一个难题。
“太平,你这提议不错,明日我就上报陛下,让牡丹陪着公主出宫修行。”
“牡丹?你说武牡丹?”
太平闻言有些吃惊。
“这姑娘天资不错,出宫修行未免有些可惜了。”
“你不说可以随时还俗的么?”
“可是牡丹年纪不小了。我可听说那武延基对牡丹还不死心,天天的和他母亲闹腾。如若牡丹不是石女,怕是早就入了魏王府……”
武旦闻言,皱了皱眉,没有做声。
“皇兄,其实她在东宫这么久,你早该把她收了。哪里还有让人出宫的道理。”
太平公主能感觉到皇兄对牡丹有着特殊的关切,所以想要促成他的好事。
“莫非你也嫌弃她是石女?反正你这么多郡王公主了,也不指望她给你添丁,做个妃子也无妨的……”
“非也,牡丹心有所属,早该出宫了。”
武旦意味深长的笑了笑。
“哦,谁啊?”
太平好奇的看着武旦,忽然就明白了过来。
“难道是薛林远?”
武旦不置可否,依旧淡淡的笑了笑。
太平公主瞬间都理解了,难怪武旦对此事了如指掌,对林远也如此关注。
也是,不管这个牡丹是何来历,她和林远郎才女貌,年纪相当, 又有着同生共死的经历,彼此倾心也不奇怪。
只是,不知道这个酷似薛绍的薛林远,能否娶到他心爱的姑娘?又能否白头偕老?
太平不由的想到了薛绍,想到了自己,一时有些怅然。
“太平,你说东宫这几个孩子,年纪也都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