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两袖清风>历史军事>北宋憨婿> 第6章 竖旗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章 竖旗(1 / 2)

金堤河横穿阳谷,将整个阳谷县截断为南北两部分。

县城与冯家庄都在金堤河北岸,而高家庄则位于河南,更加靠近凤凰山。

从高家庄返回县城,有两条路,一条官道,一条山道。

官道就在金堤河岸边,在一个叫前津的地方有座木桥,就此折返向北,直通县城。

自从皇帝迷上了花石纲后,这世道是越发的乱了,以至于阳谷县的官道上行人稀少。

可是今日,官道上却是尘土飞扬,一支数百人的队伍正慌慌张张的往北赶。

“快,再快点!”

骑在马上的余都头神情焦急,不时的出声催促着。

作为高知县的心腹,余都头很清楚自己与县尊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若是县城遭到凤凰山贼匪的攻击,哪怕只是惊扰一番,也足够高知县喝上一壶的,因此由不得他不卖力。

只可怜那些衙门里的公差,大晚上的被发财心切的高知县驱使,跑了二十多里地赶去高家庄。

结果倒好,财还没发到,又被知县赶羊一般,火急火燎的往县城折返。

跑了一夜的路,衙差们几乎都是水米未进,哪还有力气赶路?

若不是知道事关重大,害怕被高知县杀鸡骇猴,这些公差早就躺地上不干了。

此时正是七月,日头

一出来,四下里更无一丝云彩,头顶上直似挂了个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一般,烤的众人酷热难耐。

官兵们口中不说,可脚步上死活不肯费气力了,几百人的官兵死气沉沉,队伍扯出一里地长,乱糟糟的模样倒是像极了逃荒的灾民。

高知县坐在软轿内,心急如焚。

眼看着余都头催促不动这些老油子,气得高知县破口大骂,丝毫不顾体面:“你们这些个遭瘟的杀坯,还不快点赶路!若是因为尔等怠惰丢了县城,本官定要杀几个人头,好叫尔等知晓朝廷律法!”

公差们本就怨气满满,再被高知县如此强行驱赶,更是各个心怀怨恨。

余都头到底是个武夫,比高知县更懂兵事,知道这时候再压迫下去,也只会适得其反,不得不硬着头,小心劝谏一番。

高知县无奈,只能勉强下令:“既是余都头为尔等求情,那就等到过了前津桥再歇歇脚力。”

官兵们听闻之后,如同打了一支强心针一般,本来无精打采的局面也为之一变,前前后后不停的传来稀稀拉拉的谢恩声。

“多谢县尊爱护!”

高知县心急如火,却也只能在心底暗骂“爱护个鸟”!

若不是剿贼和守城都要仰仗这些兵油子,高高在上的高知县又怎么肯

向这些遭死的军汉妥协?

好不容易磨磨蹭蹭,终于远远的能看见前津桥了,官兵们也不知哪儿来的气力,速度陡然加快,似乎连空气都变得凉快了些。

高知县的软轿,也在余都头的小心护持下,颠颠的过了前津桥。

天气闷热,自有人去给高知县打水消暑。

余都头抢上前去,亲自将那湿巾拧干,正要送到高知县手中,冷不防背后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梆子声。

紧接着,就是一个炸雷也似的声音,直如这大晴天落下个雷霆霹雳:“朝廷无道,凤凰山众义士今日在此替天行道!”

前津桥前,官兵们早被这动静惊的跳起,如同待宰的鹌鹑一般挤作一团。

余都头手一抖,绞好的湿巾也落在了地上。

此时高知县也顾不得消暑了,满脸煞白,胡萝卜一般粗的胖手指,哆哆嗦嗦的指着对面三丈高的大旗。

大旗上,歪歪扭扭的写着四个斗大的汉字:“替天行道!”

高知县一张胖脸由白转红,又由红变青,最后更是变得毫无一点人色,正是惊怒到了极点,最后才咬牙切齿地从喉咙里嘣出几个字来:“好胆!好胆!这些逆贼当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

“上啊,上啊,给本官把这些逆贼全部杀了,一个都留不得

!”

余都头首先反应过来,立即大声应道:“县尊有令,逆贼该死,尽数杀了!”

余都头喊罢,立即抢过自己的健马,一马当先的冲向贼阵。

一些县里的老公差,这个时候也跟着齐声大喝起来:“杀贼,杀贼啊!”

受这些人的鼓动,官兵们总算是知道该怎么办了,人人都鼓起勇气,抄着手中的枪棒,呼啦一下,一窝蜂的向前方的山贼冲去。

“杀啊,杀贼啊!”

眼见官兵冲阵,山贼们顿时一阵骚动。

在巨大的“替天行道”旗下,石宝手持宝弓,傲然而立,满脸尽是不屑之色。

“呸,乌合之众!”

石宝先是啐了一口,而后不慌不忙的拉开弓弦,一箭飞出,立即将带头冲锋的余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