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章(2 / 3)

好。”

耀文又想到灵茵,于是说道:“灵茵妹妹可好?已有许久没见过她了呢,好生想念。”

敬廷道:“安好,只是近年来的操劳,身体已大不如从前。”

耀文道:“时光冉冉,不觉都已老去,昔日画面,还如同昨日一般”耀文不免有些伤怀,

耀文并没有再多说什么,两人又叙了一阵旧,又嘱托敬廷,让灵茵常常过来坐坐,便招呼敬廷吃午饭。敬廷也不好推辞,只因的确许久未曾拜访老友,倘若推辞,怕是会让耀文心生嫌隙。饭毕时已至未时,敬廷才缓缓离开耀文府邸。

回到家后,敬廷对夫人灵茵转述了耀文的话,灵茵也不觉红了眼眶。

又过了几日,武宗突然召敬廷到御书房,敬廷大致猜出,必定是李东阳上奏请辞了。敬廷来到御书房后,见武宗正在观看奏折,这对于杨敬廷来说是罕见的,在敬廷眼中,武宗一直都是一副玩世不恭的态度,如此认真处理政务的时候真是少见,心里也不免欣慰起来。

武宗见敬廷来到,随后让其平身,随后说到:“爱卿可知今日为何召你前来?”

敬廷道:“微臣不知,还请圣上示下。”

武宗也不说话,递给敬廷一个折子,敬廷从太监手中接过一看,果然是李东阳的辞呈。敬廷早有准备,于是说到:“李大人他......”

武宗道:“李大人已请辞了许多次,我都没有允许,但这次他因朕而累倒,朕实在于心不忍,打算放他回去。”

敬廷道:“李大人是六朝元老,在内阁三十余年,劳苦功高,内阁离不开李大人啊!”

武宗道:“李东阳固然劳苦功高,但毕竟年老,朝中迟早还需新人来为政。”

敬廷道:“既然如此,也只能望李大人安好,望圣上念李大人功劳,好好犒赏一番才是。”

武宗道:“这个是自然,如今华盖殿大学士位置空缺,杨大人认为谁更合适继任?”

敬廷道:“臣下不敢妄自菲薄,圣上必然已有合适人选,臣等听凭圣上安排。”

武宗道:“没有谁比杨大人更适合华盖殿大学士的位置了。”

敬廷忙俯身跪下,慌忙说到:“圣上三思,内阁首辅事关重大,切不可儿戏。那王鏊便十分有才,谢迁谢大人也才学无双,足堪大任,而仲舒才疏学浅,实难当大任啊!”

武宗道:“杨大人过谦,内阁首辅非迂腐书生可胜任的,而杨大人你,平定河北、滇、贵、川等地叛乱功不可没,论才学,你不必他们两人差,论功劳,你也是功劳最甚,这位置还非你不可。”

敬廷道:“圣上三思。”

武宗道:“就这样决定,明日早朝便下旨昭告群臣,你且退下吧。”敬廷这才唯唯退下。敬廷确实是武宗内阁首辅的第一人选,王鏊、谢迁虽有才,但二人泥古不化,多次召他们返回都被拒绝,这种情况,即便强行让他们回到朝廷,怕也不会再尽心尽力为他做事了。而李东阳在奏折中,也多对杨敬廷的夸赞和推荐,除杨敬廷外,也的确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了。

果然在第二日早朝,武宗当朝宣布了擢升杨敬庭为少师、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封右柱国大臣。随后赐李东阳月食八石禄,恩荫其侄李兆延为中书舍人,李东阳、杨敬廷当朝拜谢。退朝后,满朝官员争相庆贺二人,二人也一一道谢,许久以后,才各自散去。

敬廷任内阁首辅后,处事果然熟稔。各项事务都被他处理得井井有条,敬廷上任第一件事,便是让武宗下“罪己诏”,并求大臣上书直言,此时恰逢乾清宫遭遇天火。借此机会,他和同僚们一起上书,劝武宗早朝,用膳以后,要亲自到祖庙举行祭祀,对两宫太后要更加孝敬,勤于每天的经筵讲习。又当面建议广开言路,了解下情,收还边疆亢兵,革除侵害百姓的宫市,关闭皇家商店,放出宫内的僧人,减少修建的工程,裁削织造的项目,共十多条,都很切中时要,但武宗从头至尾都没有看此奏折。好景不长,不过两个多月,敬廷收到家中噩耗,父亲杨耕前日病重,日前已驾鹤西去。杨敬廷悲痛不已,当即向武宗告假,武宗不许,敬廷以辞官相胁,武宗这才放他回去,并特许他为父守孝三年。在此之前,阁中大臣没有三年的守孝期,可见武宗对敬廷器重如此。

敬廷与弟弟敬阁一同回到新都后,杨耕才下葬,弟弟敬轩和敬斋操持了整个丧礼。自敬廷升到京城后,便极少回家,敬阁也在京城为官,家中全靠敬轩与敬斋把持。二位弟弟也没有让两位哥哥失望,杨家日益兴旺,家中老有所养,幼有所教,已从杨家走出数位举人进士了。敬轩与敬斋作为族中长辈,没少为他们操心,日前都有所成就,倒也宽慰了二人。朝廷也曾邀二人入朝为官,二人皆以无功名在身而推脱。只因敬廷怕遭人口实,说他杨敬庭结党营私,特告诫两位弟弟,不可再入朝为官。弟弟们也理解敬廷,毕竟家里太多人为官,则更易招致祸事,所以二人便一心教育族中晚辈,二人也尽心尽力,杨氏在当地具有极高威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