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 三纲五常这些人伦大道的好处,就是可以规范众生的行为,使社会有有法可依,有了秩序自然就安定了。 但是,弊端也多得很。 这一套规则,在陈牧看来,就是统治阶层用来约束下姓的枷锁。 妥妥的,就是一整套的愚民政策,纯粹就是思想控制,防止百姓觉醒之后犯上作乱罢了。 “吾当然没有忘。” “新圣,三纲五常,规范了忠孝人伦,君臣长幼,使天下有法可依,有矩可循。” “如此一来,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如无规矩,怎能成方圆?” “如无法规,怎可治国?” “如无仁义礼智信,怎可规范人伦邻里?” 孔圣化身口吐金言,言出法随,说得言正词严。 旁人就算是有心反驳,也苦于无理无据。 “孔圣,我不否认五纲五常的用处。所谓的三纲五常设立的初衷,是为了天下安定。” “对否?” “对。” “然而,身为圣人,凭心而论,你自己不明白这些仁义道德的坏处吗?”陈牧此话一出,孔圣沉默不接。 陈牧本以为,孔圣会反驳呢,毕竟反驳的歪理随口便可以找得到。 这就证明了孔圣自己也知道这些规则的坏处。 “孔圣,咱就先说【君为臣纲】吧,按照这一条:自古君有命而臣不得不受,君要臣死而臣不得不死。” “自古以来,利用这一条,君王杀死了多少忠臣?” “正是有这一条,君王可凭一己之好恶,一言不合便可光明正大地杀人。” “君若贤明那还好,君若昏庸那么忠君便是愚忠,百害而无一利。” “因此,君为臣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纯粹就是助纣为虐!” 陈牧的道理讲出来,令人闻之叹为观止,大快人心。 “说得好!” “其实我早就觉得,这一条有些不妥了,但是却不敢往这方面想。” “原来如此,我也觉得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太残酷了。” “就是啊,太无礼了,如果遇上忠臣遇上昏君呢,那岂不是要白死了?” …… 孔圣的化身轻叹了一口气。 “新圣,虽然你讲的也有道理,但蛇无头不行,国不可一日无君,家不可一日无主。” 他居然没有正面反驳,只是剑走偏锋继续强撑罢了。 这也从侧面上证明了陈牧的猜测——看来孔圣也知道这一套规则的弊端。 只是那一套规则是他设立的,他自己有着自己的私心,故而不说罢了。 事实上,反驳也无用。 因为陈牧所说的是事实。 事实胜于雄辩。 “孔圣,你的话虽也有些许道理,但请恕我不敢苟同。” “易有言,群龙无首,天下大吉也。”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人人为龙,人人为君,人人当家作主,不用受到君王将相的压迫,岂不是更加天下太平,岂不是更加安居乐业吗?” 陈牧的话,在书院众人听来,真的是闻所未闻,他在这时说出来,真是离经叛道之至。 孔圣卫道,他叛道。 不过,奇怪的是,书院的弟子们听了之后,心里个个都支持他。 而一些修为停滞了好久的弟子们,听了这一番道理之后,境界居然隐隐有要突破的迹象…… 其震撼之大,可想而知。 “新圣,群龙无首,便会天下大乱,对于百姓百害而无一利。” “孔圣,你这个理由只能吓退一些胆小之人。”陈牧冷哼一声,“事实上,乱而后方能治,破而后方能立。” “人,不能因为怕天下大乱,而对昏君妥协。” “故而【君为臣纲】,只利于君,不利于臣也不利于民。民心即天心,因此,这一条不可取。” 此一条,就这么被陈牧给破了。 在场之人,上至夫子,下至弟子,皆听得佩服不已。 心说,我家(师兄)圣人果然厉害。 “同理,【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也要看情况。”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