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玄龄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驸马年少气盛,平素行事难免有些嚣张,可其为国为民之心日月可鉴,加以时日,定能成为国家之栋梁,此乃朝廷之福,陛下之福,百姓之福。” 一个官员的优劣,除了能力,还得看是否能为百姓谋福祉。 不然,也只是一个道德败坏、只为私己的官员。 杨帆平素行事嚣张跋扈,但只要涉及到民生之事,绝对是一丝不苟。 在这一点上,杨帆做得很完美。 房家与杨帆关系一向不错,这个时候自然不吝说上几句好话。 更何况,李二陛下也喜欢听。 果不其然,李二陛下一脸欣慰,正欲夸赞几句,宫外却传来连绵不断的高呼。 “军中八百里加急……快快打开城门……” 一层一层的通报声连绵起伏! 很快,殿外便响起了急促的脚步声,李二陛下当即住嘴,眼神不由疑惑的望向了大殿门口。 八百里加急军情可不是随便就能用的,定然是发生了什么急事。 好像近期并没有什么战事发生,怎么会用这样的急报? 要知道大唐建国以来,也只有东突厥攻入关中时才出现了一次800里加急的军情。 没等李二多想,一名风尘仆仆的军士便在李君羡的带领下急匆匆入内。 来到了皇帝面前拜倒,气喘吁吁的说道:“陛下,程处默将军有战报奏上……” 李二陛下微微一愣:“战报?什么情况?如今大唐四海升平,哪来什么战事?” 程处默因嫌弃江州距杨帆太远,刚刚被敕封为嘉兴府左都尉。 毕竟是程咬金的儿子,能够给杨帆一些帮衬也让李二放心。 但嘉兴府紧靠长江,边上靠海,算是江南腹地,哪里来的战事? 难道是海寇袭击江南,但这也不对呀! 即使是海寇,也应该由水师奏报,怎么会是程处默这个卫府左都尉上奏? 想不通,李二赶紧伸手接过,拆开火漆封印的奏折仔细研读起来。 很快,李二一张刚毅的面庞顿时变得铁青。 奏折中…… 程处默严词痛诉江南士族勾连各方,把持江南政务,甚至就连卫府都尽在他们掌控之中。 本来闻听山越反叛,想要发兵救援却处处受掣。 更可恶的是,卫府的官员阳奉阴违,自己无法调动一兵一卒,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杨帆被困云台山。 心急之下只能以800里加急向陛下请旨,以期有调动府兵的权力。 在最后,程处默控诉江南的某些官员与山越人沆瀣一气,居然派遣水师攻击杨帆的船队。 这种谋逆的行为说明,江南的官员和府兵都已经成为江南士族服务的私兵。 更说明江南已非大唐之江南,而是江南士族的私有地。 当然,杨帆的那份“血书”也附在后面。 如果说程处默的奏报李二陛下已有七分了解。 那么杨帆的“血书”则让李二陛下一瞬间红了眼珠子,顿时怒发冲冠龙颜震怒。 江南士族居然如此大胆? 不仅任由山越人叛乱,还让水师攻击江南大都督的船队,这与造反有什么区别? 杨帆居然被围困在云台山没有援兵,这可如何是好? 一股痛彻心脾的悔恨自胸腔间升起! 见到李二陛下面色铁青,死死的咬着牙,眼中不断闪烁着寒光,房玄龄不由吓了一跳。 当年东突厥攻入关中,李二陛下都没有如此愤怒吧? 于是房玄龄小心翼翼的问道:“陛下,既然是战报,难道又是哪个国家敢侵犯我大唐?” 深深吸了一口气,李二陛下勉力压下心中愤怒,颤着手将奏报连同血书一同递给房玄龄。 “你自己看吧,江南士族无法无天,朕与他们势不两立!” 房玄龄本来风情云澹的神情顿时震撼无比,双手接过奏报。 心底暗暗猜测,江南士族到底做了什么,居然让李二陛下说出这样不留后路的狠话? 展开奏报,房玄龄仔细观阅。 入眼的是山越造反…… 顿时让房玄龄吓了一跳。 这几年朝廷为了掌控江南,每年都派兵围剿山越人。 不是说这些山越人都不敢下山了吗? 怎么会这样? 恰恰杨帆下江南,山越人就来了这么一手,这也太过巧合了! 恐怕其中的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