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再怎么入乡随俗,也不免带着后世散漫、随性的性格,与土生土长的大唐人格格不入。 就像以前,即便有出格之举,仗着身份也没人多说什么,想出手就出手。 即使最后动手打人也只是被人当做一件趣事流传,并无伤大雅。 可若是被李二陛下让人天天盯着,岂不得遭大罪? 这事儿万万搞不得! 见到杨帆拒绝,李二陛下并没有生气,反而嘴角一挑,露出一个毫无笑意的笑容,看得杨帆一阵心惊肉跳。 在杨帆被看得有些发毛的时候,李二陛下开口说话了! “呵呵,老成稳重之士?朕倒是觉得,你足以称得上老成谋国的人物,居然让朕也被你玩弄于股掌之间,你是不是很得意?” 这阴仄仄的话,让杨帆冷汗顿时就湿透后背,浑身一阵阵发冷,咽了口唾沫,试探着说道:“微臣愚钝,不知陛下此言何意?微臣哪敢算计陛下,这不是找死吗?我还没活够呢!” 李二陛下再次冷冷一笑:“尔故意激怒于朕,让朕免了你的官职,这难道不是算计于朕?” “对于制造使帝国强盛的利器,你却如此推脱,难道是有不臣之心不成?” 听到这话,杨帆心头一跳。 随即满是疑惑,不服从你的安排就是有不臣之心? 李二陛下这话说得有些重了。 没等杨帆回答,李二陛下又继续道:“更何况,火器乃国之重器,朕不敢冒这个险,让别人随意掺和其中。” “帝国虽然看起来强盛,表面也是一片祥和,实则不知有多少人在暗地里想使坏招。” “甚至很多人给朕下绊子,等着看朕出丑,有些人更是盯着朕屁股下面的皇位。” “所以,朕需要一个信任的人尽快把利器制造出来,让大唐的军队武装到牙齿,到时候看谁还敢造次。” 听到李二陛下这番掏心窝子的话,杨帆默然了。 不可否认,李二陛下这个皇帝当得并不是很顺心。 前朝遗臣、五姓七贵,甚至是臣服于大唐的异族…… 一个个看似臣服于李二陛下脚下,臣服于强大的大唐帝国。 但实则俱是心怀鬼胎,就等着李二陛下犯错,将他从帝位上给拱下来。 即使是皇子,也都时时刻刻盯着李二屁股下的座位,这让李二陛下夙夜难寐,如坐针毡。 所以,对于制造火器的作坊,他必须要一个可以绝对信任的人担当。 在李二陛下看来,一直保持中立的杨帆是最适合不过。 这也就是他想让杨帆来领导这个部门的原因。 说到底,大唐看似风光,实则李二陛下目前的处境,绝对是风雨飘摇。 而火器就是他手中的利剑,可以扫灭阻挡他一切的神器。 李二陛下为何一直想要准备远征高句丽,置众多大臣的劝谏于不顾,甚至是一意孤行? 难道李二陛下不知道东征高句丽的难度有多大么? 李二陛下比谁都清楚! 可李二更清楚的是,他必须依靠盖世的功绩,将所有不同的声音都牢牢压制住。 当然,并不是说李二陛下怕这些人。 作为一个敢杀兄弑弟囚父的人,李二陛下还有什么是他不敢做的? 他只是不愿看到那些反对他的人越闹越凶,最后不得不逼着他高高举起屠刀,将这贞观盛世生生斩断。 非是不敢,而是不愿、不能…… 在这个时空,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比杨帆更了解李二陛下的心态。 得益于此,所以他才能摸准李二陛下的性格,掌握他的处事方式。 李二陛下似乎颇多感慨,情绪略微激动:“你知道朕的难处了么?难道朕做得比不上荒淫无道的杨广?” “还是说朕的功绩,朕的军队还不能让这些人臣服?朕很讨厌这些口口声声为国为民的人。” “朕讨厌这些人,讨厌这些人的自私自利,自以为是,所以真不敢让其他人代劳。” 杨帆不敢插话,生怕打扰了李二陛下的感怀,做起了一名合格的听众。 “杨帆,朕很看好你!你年纪轻轻却才干不凡,在礼部短短几个月便拧成了一股绳,天生就是当官的料,为何你执着于商道,不肯为官造福于天下百姓?” “你看似被人叫棒槌,但朕也看得出,你实则心有锦绣,尤其对于做事,尤其精通。” “粗俗鲁莽的行为举止之下,却是对局势的精准把握,这一点,很难得!” 李二陛下很是欣慰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