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蟹肉鲜美多汁,充满了饱腹感。远远不是他曾经吃过的海物,仅仅留下烹饪的香气。 “这等海蟹,怕是三五人也难以吃完一只。” 他的猜测没有错。 “这等海蟹,足足有七、八斤重。只需要一只,足够三口之家一顿餐饭了。而且尽是肉食,更比米谷之物好上许多。” 黄士俊看到通透。 “此物虽好,万里之外运来,必然价格腾贵,恐怕并非普通百姓消受的起啊。” 左梦庚吹捧海产,黄士俊却说这样的海产普通老百姓可吃不起。 “哈哈哈,玉嵛公慧眼如炬。” 左梦庚颇为坦诚,又要过其他的海物开始烹制。 “那玉嵛公觉得此物,普通百姓可能吃的起?” 黄士俊打眼细看,是一只尤鱼。 “此物倒是寻常。” 左梦庚再次说出来的话,却吓到了他。 “仅仅今年,光是尤鱼,夏国的捕捞量就在三百万斤。玉嵛公觉着,可否弥补粮食的不足。” 黄士俊顿住,嘴里的美食也失去了滋味。 “唉,老夫桑梓便在海边。即便所产不如这极北海域硕大繁多,倘若能够开放海疆,于百姓而言何尝不是善政。” 见到他的转变,左梦庚颇为欢喜。 “可不止如此。两广毗邻安南、占城,即便前往巴达维亚也是更近上一些。如果允许百姓涉足海洋,则两广人多地狭之困,又算得上什么?” 黄士俊身为广东人,比左梦庚更加明白家乡的问题所在。 “他日夏国一统天下,便会如此吗?” 这个问题算是开始入巷了。 “两广百姓,可喜此策?” 黄士俊叹息如潮,没有回答。 也不需要他回答了。 事实上,两广的百姓与福建一样。尽管朝廷严禁海疆,可仍旧有许多活不下去的人冒险而为。 如果是夏国统治两广,执行开放政策,当地百姓不知道该多么欢喜呢。 黄士俊明白,单单就凭这一点,两广的人心恐怕就不在大明这边了。 可叹他做了一辈子的大明忠臣,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明一点点倒塌。 个中滋味,难以言表。 再回想本次辞官,反而是一种解脱。 “老不以筋骨为能,天下大势如何,也并非老夫所能左右。惟愿回归桑梓,寄情山水。但心能安处,便知足矣。” 左梦庚并没有劝说他留下来,一定要为夏国效力。 “得唔得,唔得返顺德。玉嵛公放下俗事,悠游山野,着实令人羡慕。” 黄士俊的眸子里闪过惊诧,浑然没有想到左梦庚竟然连顺德本地的俗语都知晓。 只是这倍感亲切的一句话,便让一位宦游多年的老人泪湿满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