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课间,夏玉正在镇上中学的初三(2)班教室里做着习题,学校的广播响了: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
夏玉的同桌刘明正趴在课桌上补觉,才听到有人拍话筒就针扎似的从桌面跳起来:
“哎呀吵死了,到底什么事非得扯着大喇叭吼呀?还让不让我们活了!”说完又将脑袋埋进了披着的外衣里。
几天前,镇上来了一群“外边世界”的人。这些人当中有男有女,除过领头的中年男子,其他人的模样和气质都很出众。随他们一块儿到的,还有肩背手提着黑色器械的“搬运工人”。
“我是XX影视的导演,我姓徐,很荣幸来到贵校……”
广播的声音还在继续,刘明一骨碌从衣服里钻出脑袋,抓住夏玉的胳膊一个劲地乱晃。
“夏玉夏玉夏玉!”刘明很是激动。
夏玉正写着字,手肘忽地让刘明拽了拽,钢笔的笔尖漏出一条长长的蓝色墨水。
夏玉皱了皱眉:“啧,你干嘛呀?”
刘明几乎兴奋得两眼放光:“你听听,你快听听!”
“听什么?”夏玉拿纸将墨水吸干。
“有人到咱学校里来拍电影啦!”刘明把“拍电影”三个字咬得很重。
“哦。”夏玉淡淡地回应。
“哦,就完了?夏玉,那可是电影!电影啊!”刘明再三强调。
“嗯。”
见夏玉无动于衷,刘明觉得对于她这种榆木脑袋,话还是得说直白点为好。
“夏玉同学,你怎么就是转不过弯来呢?人家到咱们学校里来拍电影,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什么?”夏玉问。
“嘶,你这人!你想想啊,一个大导演,亲自带那么多人来,以后全国人民都能看见咱们中学,你说意味着什么?”刘明准备”抽丝剥茧”“循循善诱”。
夏玉不搭理她,自顾自继续写起了作业。
刘明对夏玉事不关己的态度很无奈,一语道破天机似的说:
“说明我们学校就要出名了,咱们就能沾光了呀!”
夏玉面无表情地反问道:“沾光?沾什么光?能保送咱们上高中么?”
刘明被夏玉给噎住了,撇了撇嘴白了她一眼,起身往教室外去了。
“切,又不是独生女,装什么清高呢?行行行,就你能,就你考得上高中!”
那年月,电影电视这样的大众传媒在内地还远远没有普及,别说观摩和参与电影制作了,镇上的人们就连看电影都得挑个好日子,打扮得漂漂亮亮地去看。
这次大导演带着演员跑到二十八线小镇上来取景拍摄,实属百年难得一见的稀奇事,像刘明这样对拍电影感到新鲜的人还有很多。
学校领导对这件事很重视,不单单是出于对艺术工作者的尊重,也有几分如刘明一样侥幸的想法——万一咱们学校出名了呢?出名可不是坏事。
严格来讲,夏玉是看过电影的。
她依稀记得很小的时候,自己被黄爱秋拉扯着去大队的空场上看过一场露天的,好像是叫什么木什么春,当时年纪太小,只认识这两个字。看完电影以后,她们村里连续广播了一个月的如何防止吸血虫病。
来到镇上,她也看过电影。那次学校里组织的集体活动,她和同学们浩浩荡荡地将大礼堂占去了一大片。夏玉记得很清楚,他们看的是《江姐》。
夏玉没有太多钱,因此看电影并不是主要娱乐方式。夏玉也没有太多朋友,她有她自己的精神家园。
由于从小体弱多病,夏玉向来喜静。为此,她最难忘的时光,不是和同学们一起在操场上跳皮筋或丢沙包,而是在长廊尽头,在那个用粉笔写了“图书角”的旧书架跟前如饥似渴地忘我阅读。
那时候镇上的书籍不多,学校图书角里的就更是寥寥,仅有的书籍里面,大多都是老师和同学们捐赠的报刊、社论和缺了封皮的红色文学。
后来夏玉班上开始有同学私底下传阅武侠小说和外国的小说。夏冰借来看过,她还偷偷和别人一起合抄了几本。
说夏玉对文学和艺术完全没有鉴赏力,那是不可能的,只是在那样的年代里,她没办法接触和得到更多了。
读书虽然不能像二姐夏清做生意那样立马变现,到底还是给她带来了诸多的精神慰藉。特别是当她感到受了委屈,情绪低落又无人诉说的时候,夏玉就越发喜欢从文学作品中寻找出路。
夏玉曾经不着边际地幻想过,倘若她不再是她自己,不再是那个弱不禁风,不再是那个走到哪里都受人忽视,冷落,甚至嫌弃的夏庭松家的三女儿就好了。
“我为什么就不能是个身强体壮又讨人喜欢的姑娘呢?就像小说里写的那样。或者干脆像大姐那样也行啊,漂亮聪明又能干。”
可任凭夏玉如何追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