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榻清凉,两人低声说着话。 谢玄英问她:“宝源号和昌顺号,你可有倾向?” 程丹若说:“都挺有家底,你能挑他们出来,应该名声也不错?” 他颔首。 “这就行了。”她思索道,“其实,我有些拿不准。” “嗯?”他给她打扇。 程丹若道:“挑一家合作更简单些,商议定了就能马上做起来,但商人重利,三年后我们离开这里,怕是管不着他们了。” 他点点头,等她往下说。 她又道:“多挑两家一块儿做,就要麻烦一些,少不了费些功夫,好处是互相制衡,便于我们回京后也能控制事态,你怎么想?” 谢玄英道:“后者。” “为何?” “纺织是民生大计。”他道,“做好了就是一门长久进项,我一直觉得,你的嫁妆少了点生计,不然你在大同开个铺子?” 程丹若说:“打理起来太麻烦,我也没人可用。” “那就更该好好做了。”谢玄英说,“以后靠这门生意,就每年有进账。不过人多了,分到你手头上的自然就少一些。” “钱是多是少,我倒是不在乎。”她道,“我是看中了他们两家在太原和长治的能耐,能快些做起来,赶在今冬做出些成绩就更好了。” 谢玄英道:“你怕镇不住他们?” 程丹若点点头:“在账目上做手脚,我是不怕的,只要你继续做官,他们就不敢昧银子,我担心的是,他们做生意太霸道,反倒逼迫百姓。” 垄断必然诞生寡头,商号控制民生产业,也不知道和官府比,哪个更糟。 “先做。”他说,“过年的时候,写奏折给陛下。” 程丹若问:“若派太监监管此事呢?” “他们吞不下这么大的好处。”谢玄英飞快思索起来,“先做,做起来了再看谁要分一杯羹。” 程丹若狐疑问:“能行吗?” “你怕什么,反正不管结果如何,有利可图,必有人为,届时,毛衣必能推广四海。”谢玄英道,“你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后头的钱赚不到,那就不要了。” 他认真道,“丹娘,你有名就足够了,不能再有钱。” 程丹若反倒笑了:“放心,我明白,名声能保我周全,钱会招来杀身之祸。” 她下定决心,“那就先随便做着,到时候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