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的大枣,用袖子擦了两下,便直接吃来,“青州枣出了名的脆生呢,你们也尝尝。还有个鹅梨,梨汁香甜,还能用来做香料,从小就爱吃。” 小虎子和银风感受到了青州百姓澎湃的热。 两人在里齐齐到,怪不得白露道长出门常常不带银子,原来她在青州城么有名,到哪都有人主动送吃的喝的,哪用得上银子种俗物? 青城山附近的村镇,许多百姓都受过拂尘观的恩惠,所以对观里出来的人都格外尊敬。 再加上江采霜年纪小,又长得清秀水灵,脾性乖巧讨喜。些大伯大娘一看到她,就小娃娃,可不是都争着给她送东西。 一连几天,江采霜都带着小虎子和银风,在一片的街上蹭吃蹭喝。 偶尔遇到谁有了病人,江采霜便拿上药箱,去里给人治病。不收诊金不,连药钱都不要。 青州地广物博,兴许是青城山灵气太过充沛的缘故,总是能吸引一些山草木石化成的小精小怪前来。 谁丢了东,少了西,便请江采霜过去,拿捉妖星盘一看,准是哪个小精怪偷偷下山,来人顺手牵羊来了。 尤其是菊花精和萝卜精,最喜欢跑到人来偷夜壶和酒坛子,半埋在地里,只露出半个坛口,就能成为它们最喜爱的小窝。 江采霜随手捉了精怪,好好教育一番,再把它们放回到青城山上。 天,正好是九月初九。 秋收刚过,正是秋高气爽的好时节。 每逢重九,青州有喝菊花酒,登高祈福,祭祖宴饮的习俗。 江采霜拎着一坛子菊花酒,跟小虎子和银风上了山。 从前在山上修行的时候,每年重九节,她都会和师父师兄姐他们一,在后山山顶设祭坛拜神,围坐在一谈经论道,共饮菊花酒。 今年师父不在,百姓们发在石碑前烧香祭拜,携带口地赏景,放纸鸢,还有许多来登高作赋的人学子。上山下山的人流不断,总算有了节庆的氛围。 江采霜避开人潮,拐进一条小路。 因为她手里还拎着一袋子菊花精。 方才来后山之前,江采霜先回了一趟拂尘观,谁知道正撞见一捆菊花精,吭哧吭哧地扛着道观的香炉往外跑。 香炉快有半人高了,些菊花精合伙偷去,够它们全村住的。@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江采霜拿了个布袋,把吓得四散而逃的小精怪们,一塞进布袋里,准备放回后山。 临走的时候,她正要关上门,却意外发现门扇上多了两道剑痕。 上次来道观时,明没有样的痕迹。而且看高度和深度,不可能是山里的小精怪弄出来的,它们摞在一才勉强有么高,但小精怪能从门缝里钻进来,哪用得着去动门?而且它们大都法力低微,根本无法在门上留下么深的痕迹。 也就是,在她和燕安谨离开后,曾有人来过道观…… 道观里都没人了,来里做什么? 于是江采霜临走前,便在道观门口随手布了个阵法,免得再被人闯入。 至于屋里落了灰的香炉,江采霜拿出来了几个,摆在窗棂上。若是些小精怪有本,搬走便搬走吧。 “放们出去,放们出去。” 布袋里传来小精怪细弱的声音,加在一都没有蚊子哼哼声重。 要不是江采霜耳聪目明,还真听不见。 “等待会儿没人了,再把你们放出来。” “臭道士,臭道士!”骂她的声音此彼伏,不过因为声音太小,软绵绵的,又娇娇细细,听来没有半点杀伤力。 江采霜三人走到无人处,里正好有个山坳,林深叶繁,少有人至。 她放下菊花酒,正要解开布袋,把菊花精们都放出来。 一根根菊花精从袋子口里跳出来,看上去与寻常菊花没什么区别,各色野菊开得缤纷艳丽。只是它们的根须暴露在外,像腿一样快速摆动着。 菊花精们刚逃出来,立马扛着她的菊花酒,往山林深处跑。 “们的,们的!” “诶——”江采霜一个不留神,手边的菊花酒就被偷走了。 她跺了跺脚,连忙跟在群菊花精后面,追了上去。 山野丛林茂盛,到处都是缠绕在一的灌木丛和藤蔓,拦住前路。江采霜不愿破坏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