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曾相识的话语,加之卫临语气中微有滞色,让甄嬛心头一跳,忽想起书中之事,掐指一算,这该是那个被用来陷害皇后的孩子,也就是说……她猛地抬眸望向卫临,狐疑道:“卫临,本宫问你,这个孩子……究竟如何?”
甄嬛毕竟知晓一切,今世的事总是看得透彻,那日在颐宁宫中查出有孕她就在疑心,毕竟上次她产下龙凤胎虚耗太多,如今虽过了两年,可即便她不懂医术也知道现在不是怀孕的最佳时机。
许是甄嬛一向动的心思太多,或是怀这个孩子时她本就气虚,偶尔晨起或临睡前,她呕吐的次数总是特别多,伴随着的,更有小腹中难以忍耐的凉滑感受——如今,卫临垂下的头给了她最好的答案。
“实不相瞒,娘娘。”卫临见遮掩不过,只好实话实说,“娘娘的胎气确实比常人虚弱,臣虽尽心补救,一直用黄芪、白术等温厚补药为娘娘补养身体,但臣……并无确切把握,只怕仍需师父操心。”
甄嬛静静颔首,忍住心下渐生的寒意,和自小腹深处漫起的一缕冰凉酸楚。即使这是她和玄凌的孩子……她原来也是这般看重、这般痛惜。
送走卫临,她就遣人知会了温实初。他如今担着提点之职,已经不再给嫔妃请平安脉。为免被人察觉,还是甄嬛授意卫临先称病,方请了温实初过来代替他照料自己。
说到底,书中甄嬛滑胎未必没有被卫临耽误的缘故,他的医术自然是不能与温实初相提并论的。不过胎气凶险,温实初也不能保证绝对平安无恙,但昔日的情分在,他总是会拼尽全力。
六月间,甄嬛有孕已满四月,胎气总算安稳些许,温实初和甄嬛皆松了一口气。玄凌似乎也察觉到了什么,隔三差五便将奏章搬到柔仪殿,陪着她安睡方能放心——或许他是想起了朱柔则吧,当初她怀着龙胎的时候也是百般不适,最后母子俱亡。
玄凌并不知道朱宜修做过的腌臜事,只是下意识地不想再次经受这样痛苦。其实说起来,他亦是可怜人,不过亦有可恨之处罢了。
另一方面,皇后虽抬举了赤芍,到底式微。而太后身子好了些,心性便也活泛起来,特特传了话给玄凌,说昌贵嫔是乃和睦帝姬生母,位份可晋一晋了。另外,惠妃膝下育有一子二女,也该晋封。
玄凌得知后不置可否,但言明昌贵嫔不过是帝姬之母,不可一举晋为妃位。而六宫之中多有有资历、有子嗣的妃嫔,合该一同晋封,遂降下恩旨:端平夫人齐月宾晋正一品贤妃,敬妃冯若昭晋从一品敬和夫人,惠妃沈眉庄晋从一品惠仪夫人,昌贵嫔胡蕴蓉晋从二品昭媛,贞贵嫔徐燕宜晋从二品昭容,婕妤方淳意晋正三品怡贵嫔。
实质上,这对后宫势力划分也并无大的改观,除了胡昭媛对屈居于出身不及自己的吕昭仪之下而心怀不满外,余者俱是欢欣鼓舞。其实真要论起来,和睦帝姬不过是玄凌第八女,如何能与淑和帝姬这个皇长女比尊贵呢。
但有心人不难看出,太后此举无异于放弃皇后,转投胡昭媛和眉庄了。
甄嬛日日安心养胎,只等皇后出手。